学长亲授的留美保命指南,快收藏

puppy

嘿,刚到美国的小伙伴!是不是一边对新生活充满期待,一边又有点小紧张?别怕,学长来给你兜底啦!这篇文章可不是网上那些冷冰冰的条款,全是学长学姐用“血泪”换来的实战经验。从怎么识别专坑留学生的电话诈骗,到晚上出门叫车的安全小技巧;从租房合同里有哪些看不见的“坑”,到遇到紧急情况如何第一时间求助。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关键时刻真的能帮你大忙。快点开看看吧,把这些干货都收好,让你的留美之路少走弯路,安全又安心!

风险领域 核心保命TIPS
电话/网络诈骗 不轻信、不转账、不透露个人信息。任何自称公检法、领事馆要求汇款的都是骗子。立即挂断!
夜间出行/网约车 核对车牌、司机再上车。分享行程给朋友。晚上结伴出行,利用学校护送服务。
校外租房 不见房子不给钱。仔细阅读合同每一条。入住前拍照留证,保护好自己的押金。
紧急情况 记牢三个号码:911(紧急报警)、校警电话、国际学生办公室电话。说清地点是求救关键。

嘿,我是你们的学长 Alex。还记得我刚到美国的第一学期,有天下午正在图书馆赶 due,接到了一个显示为本地号码的电话。

电话那头是一个声音严肃的男人,自称是“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的工作人员”,说我有一个从国内寄来的包裹被海关查扣,里面有违禁品,怀疑我涉嫌“跨国金融犯罪”。他准确无误地报出了我的名字和护照号码,然后语气变得严厉,说需要我立即配合“国内警方”进行视频笔录,并把一笔“保证金”转到指定的“安全账户”,否则我的签证会被立即吊销,甚至会被引渡回国。

那一瞬间,我真的蒙了。图书馆里安安静静,我却感觉心跳得像打鼓。骗子营造的紧张气氛,加上他报出的个人信息,让我差点就信了。我握着手机,手心全是汗,几乎就要按照他的指示去操作了。幸好,我室友当时正好来找我,看我脸色不对,一把抢过电话,对着那边吼了一句“Scammer!” 就挂断了。

后来我们去学校警察局报了案,警察告诉我们,这是专门针对中国留学生的“虚拟绑架”和电信诈骗的典型套路,每年都有无数学生上当,损失惨重。从那天起我才明白,在美国,安全这件事,真的不是靠运气,而是靠常识和警惕。这篇指南,就是我用那次差点被骗的经历,以及身边朋友们各种“踩坑”经验总结出来的,没有一句是废话,全是关键时刻能救急的干货。

一、听我的,别接那个“夺命连环Call”

先从我差点中招的电信诈骗说起吧,因为这玩意儿实在是太普遍了,而且专门挑我们这种人生地不熟、社会经验少的留学生下手。他们的剧本一直在更新,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利用你的恐惧和信息不对称来骗钱。

案例升级版:“虚拟绑架”

你以为只是骗点钱?那就太天真了。现在最流行的是“虚拟绑架”。根据FBI在2023年发布的警告,这种骗局已经造成了数百万美元的损失。骗子会用上面那套说辞,比如你涉嫌犯罪,来威胁你。然后,他们会命令你切断和家人朋友的一切联系,自己找个酒店躲起来,拍下自己被捆绑、哭泣的照片或视频。接着,骗子会拿着这些视频去联系你在国内的父母,说你被绑架了,要求巨额赎金。你想想,父母在国内看到这样的视频,哪里还分得清真假?心急如焚之下,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就这么被骗走了。

南加州大学(USC)就曾多次向学生发布安全警报,提醒大家警惕这类骗局。有个案例是,一名中国留学生被骗子操控,自己躲起来长达一周,家人以为他真的被绑架,把钱都打过去了,最后才发现是一场骗局。

如何见招拆招?

记住几条铁律,骗子就拿你没办法:

1. 挂电话,就现在! 任何,我是说任何!自称是大使馆、领事馆、国内公检法、FBI、IRS(美国国税局)的电话,只要一谈到钱,让你转账、提供银行卡密码、购买礼品卡支付,100%是诈骗!他们没有这个权力,也不会用这种方式办案。官方机构联系你,通常是通过官方邮件或信件,绝不会在电话里威逼利诱。

2. 别被“+86”或本地号码迷惑。 骗子会用一种叫“号码伪造”(Spoofing)的技术,让来电显示成任何他们想要的号码,比如伪装成中国大使馆的官方电话。所以,不要看来电显示就信以为真。如果你不确定,挂掉电话,自己去官方网站找那个机构的电话,再打过去核实。

3. 守住你的个人信息。 护照号、社会安全号(SSN)、银行账户、生日……这些都是你的隐私命脉。骗子可能会先说出你的一些信息来获取你的信任,但那不代表他们就是官方人员,你的信息可能早已在某个地方泄露了。不要在电话里跟任何人确认或提供更多信息。

4. 和家人建立“暗号”。 这是个超有效的方法。和爸妈约定一个只有你们知道的暗号或问题,比如“咱家第一只小狗叫什么名字?”。万一接到“绑架”电话,让他们先问这个问题。答不上来,直接挂断报警。

记住,你在美国遵纪守法,没人能随随便便取消你的签证或把你怎么样。心虚和恐惧是骗子唯一的武器,只要你保持冷静,他们就无计可施。

二、夜里的Uber,可能不是你的“南瓜车”

在美国,尤其是在那些“好山好水好无聊”的大农村,没车等于没腿。Uber和Lyft这样的网约车就成了我们的生命线。白天用很方便,但到了晚上,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坐网约车可得打起十二分精神。

血的教训:萨曼莎·约瑟夫森案

这个故事每个留学生都应该知道。2019年,南卡罗来纳大学一名叫萨曼莎(Samantha Josephson)的21岁女生,在凌晨和朋友分开后叫了一辆Uber。她上了一辆误以为是自己叫的黑色雪佛兰,结果被司机残忍杀害。这个案件震惊了全美,并催生了“萨米法案”(Sami's Law),要求网约车必须有可发光的标志,并加强对司机的背景审查。

这个悲剧告诉我们,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危险也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根据CNN的一项调查报告,仅在美国,就有超过100名Uber司机在过去几年中被指控性侵或虐待乘客。这些数字提醒我们,安全永远不能掉以轻心。

学长版“网约车安全法则”(S.A.M.I.)

为了方便你记,我把它总结成一个简单的口诀:S.A.M.I.,就当是为了纪念萨米(Sami)吧。

1. S - Stop (停在安全处等待): 叫车后,不要站在马路边或者光线很暗的地方等。最好在室内或者有灯光的屋檐下。这样既安全,也方便司机找到你。

2. A - Ask (主动提问): 车来了,别急着开门。先隔着车窗问司机:“Are you here for [你的名字]?” 或者 “Who are you here for?” (你是来接谁的?)。让司机说出你的名字。如果他支支吾吾或者反问你“你叫什么”,千万别上车!骗子司机可能会利用你急于上车的心理,含糊地应一声就让你上车了。

3. M - Match (仔细匹配):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拿出你的手机App,仔细核对三样东西:车牌号、车型颜色、司机照片。三者必须完全一致才能上车。很多悲剧的发生,就是因为乘客忽略了核对车牌号这个简单的动作。

4. I - Inform (分享行程): 上车后,立刻使用App里的“分享行程”(Share Trip Status)功能,把你的实时位置和车辆信息分享给一个信得过的朋友或家人。这不仅能让他们放心,也能对潜在的坏人起到震慑作用。

还有几个小贴士:

  • 坐后排。 除非你和朋友一起,否则尽量坐在司机斜后方的座位。这个位置既能让你看清司机,也保持了一定的安全距离。

  • 相信直觉。 如果上车后感觉司机言语骚扰、路线奇怪,或者任何让你不舒服的地方,不要犹豫。你可以找借口提前下车,比如“我朋友就在前面路口等我”或“我突然不舒服想吐”。必要时,直接拨打911。

  • 利用校园资源。 很多大学都有自己的校园安全护送服务(Campus Safety Escort),通常是免费的。晚上在图书馆或教学楼待得晚了,打个电话,他们就会派车或派人护送你回宿舍。这比叫网约车安全多了。

三、租房合同里的“坑”,比你想的要深

解决了出行,接下来就是“住”这个头等大事。在校外租房是很多留学生的选择,自由度高,但坑也特别多。签合同前不把眼睛擦亮,后面有的是麻烦。

看不见的“幽灵房源”

最常见的租房骗局就是“幽灵房源”。骗子在网上发布一些精装修、地理位置优越、价格还特别便宜的房源照片来吸引你。等你联系他,他会编造各种理由,比如“我人在外地,没法带你看房”,或者“房子太抢手了,想预定就得先交押金”。很多人因为急着找房,或者还没到美国,就草率地把押金和第一个月房租给打了过去。结果呢?钱一到账,对方就人间蒸发了。

根据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的数据,租房诈骗是房地产诈骗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每年给受害者造成的损失高达数百万美元。尤其对于我们这些不熟悉当地情况的国际学生来说,更是重灾区。

如何避开租房陷阱?

1. 眼见为实,没见到房子绝不付钱。 这是租房的第一铁律。如果本人不在当地,可以拜托信得过的学长学姐或朋友帮忙实地看房,或者至少要求房东进行实时视频通话,让你看看房子的真实情况,并让他拿着当天的报纸或手机显示当天日期来证明视频是实时的。

2. 警惕“好得不像话”的价格。 如果一个房子的租金远低于周边市场价,那你就要小心了。天上不会掉馅饼,大概率是个诱饵。你可以上Zillow、Apartments.com这类网站查一下周边区域的平均租金,心里有个数。

3. 仔细阅读租约(Lease)。 美国的租房合同是法律文件,一旦签字就生效。合同通常很长,法律术语也多,但你必须逐字逐句地看!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 租期(Lease Term):是一年还是按月?提前搬走有什么罚款(Early Termination Fee)?

  • 押金(Security Deposit):金额是多少?退还的条件是什么?搬走后多久能退还?房东可以从中扣除哪些费用(比如清洁费、维修费)?

  • 水电煤网(Utilities):哪些费用是包含在房租里的,哪些需要自己额外支付?

  • 维修(Maintenance):家里东西坏了谁负责修?修理流程是怎样的?

  • 转租(Subletting):合同是否允许你把房间转租给别人?有什么规定?

看不懂的地方一定要问,或者找学校的法律援助服务(很多学校为学生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帮忙看一下合同。

4. 入住前拍照存证。 搬进去的第一天,用手机把整个屋子,特别是已经有损坏的地方(比如墙上的洞、地毯上的污渍、坏掉的电器)都拍下来,最好拍成带时间戳的视频,然后发一份给房东作为记录。这样等你搬走的时候,房东就不能以这些问题为借口乱扣你的押金了。

四、紧急关头,这几个电话能“保命”

最后,我们来聊聊最极端但又必须准备的情况:遇到紧急事件怎么办?无论是突发疾病、遇到抢劫,还是自然灾害,知道向谁求助、怎么求助至关重要。

拨打911,你需要说什么?

在美国,警察、火警、急救都是一个号码:911。这个号码必须牢记在心。但很多人不知道,打通了之后该说什么。

记住这个公式:“我需要什么帮助 + 我的准确位置 + 发生了什么事”

最最重要的信息是位置(Location)!因为接线员第一件事就是要确定你的位置,才能派人过来。所以,你必须能准确说出你的地址,包括街道名、门牌号、城市和邮政编码(Zip Code)。如果是在室外,要描述清楚周围的地标,比如“我在XX街和XX大道的交叉口,XX银行的门口”。

说不清楚英语怎么办?别慌!你可以先说“Chinese”,接线员会为你接通中文翻译服务。美国911系统很完善,提供多语言支持。

校园警察,你的第一道防线

对于住在校园里或周边的同学来说,很多时候打给校园警察(Campus Police)比打911更快更有效。他们对校园环境最熟悉,反应速度通常也更快。他们的电话号码一般会印在你的学生ID卡背面,或者在学校官网上很容易找到。把它存进你的手机联系人,并设置成紧急联系人。

别忘了还有他们

  • 国际学生办公室(International Student Office, ISO):他们在处理留学生相关的各种问题上经验丰富,比如签证问题、文化适应、法律困扰等。遇到麻烦,他们是你的“娘家人”。

  • 中国驻美使领馆:他们的主要职能是领事保护,比如你的护照丢失或损毁了,可以找他们补办。遇到重大人身安全威胁或司法纠纷,他们可以提供领事协助,比如探视、联系家人、提供律师名单,但他们不能代替你报警或当你的律师。记住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86-10-12308,在海外遇到万不得已的情况可以拨打。

嘿,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感觉有点沉重?别怕,学长跟你讲这些,不是为了吓唬你,让你对美国的生活充满恐惧。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了解了这些潜在的风险,学会了如何规避和应对,你才能放下不必要的担忧,更自信、更从容地去拥抱这里的一切。

安全就像空气,平时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一旦失去,一切都无从谈起。把这份指南收藏起来,不只是看一遍,而是把这些意识刻进你的脑子里。多一份警惕,不是多一份猜忌,而是多一份对自己、对远方家人的责任。

去探索吧,去学习吧,去尽情享受这段独一无二的留学生涯。只要你把安全这根弦绷紧了,剩下的,就全是值得期待的风景。祝你一切顺利,玩得开心!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2648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