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加留学行前准备速览 Check-List |
---|
文件类(核心中的核心):护照签证原件、学习许可批准信(POE Letter)、学校录取通知书、学费缴纳收据、资金证明(GIC或存款证明)、雅思成绩单、毕业证学位证公证件、住宿证明。强烈建议:所有文件扫描存入云盘,并复印一套随身携带。 |
行李类(断舍离指南): 别带:电饭锅、电磁炉等小家电(加拿大电压110V,且本地买不贵);过多的厚重冬衣(本地买的更抗冻);大量洗漱用品(占地又重);盗版书籍光盘(海关风险)。 必带:少量常用药(带英文说明和处方)、备用眼镜和隐形眼镜、转换插头和排插、证件照(各尺寸)、少量家乡零食(解乡愁)。 |
资金类(财不外露原则): 现金:建议携带不超过2000加币现金,用于落地初期的交通、吃饭等。超过1万加币需申报。 银行卡:带一张父母的Visa/Mastercard信用卡副卡应急。主要学费生活费建议通过电汇或GIC。 |
落地后(三件套任务): 手机卡:机场或市区办理,主流运营商有Rogers, Bell, Telus及其副牌Fido, Koodo, Virgin Mobile。 银行卡:预约银行(RBC, TD, CIBC等),带齐文件开户,学生账户通常免管理费。 SIN卡:在Service Canada办理,用于合法打工和报税,免费申请。 |
赴加留学,看这篇行前准备就够了
还记得我当年出国前的最后一个晚上吗?我妈一边往我箱子里塞秋裤,一边念叨着“多伦多冬天零下二十多度,不多穿点怎么行!” 我爸则在旁边反复检查我的文件袋,护照、录取通知书……一张张拿出来对着灯看。而我,坐在已经塞得快要爆炸的28寸行李箱上,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半是对未来的憧憬,一半是对未知的恐慌。那个箱子,我关了又开,开了又关,总觉得有什么天大的事儿给忘了。这个场景,是不是像极了现在的你?
别慌,学长这就来给你一颗定心丸。那些零零散散的帖子、众说纷纭的经验,是时候把它们都关掉了。这篇文章,就是我们这些过来人,用踩过的坑、花过的冤枉钱、熬过的夜给你总结出的“保姆级”指南。从打包行李到落地办事,一步一步带你走,保证你看完心里有底,潇洒出发!
行李打包的“断舍离”哲学:哪些是鸡肋,哪些是宝藏?
打包行李,绝对是行前准备中最让人头疼的环节。航空公司的行李额度就那么点,多一公斤都是真金白银。根据加拿大航空(Air Canada)最新的国际航线规定,经济舱通常允许免费托运两件行李,每件不超过23公斤(50磅)。听起来很多?相信我,你随便塞塞就超重了。
这些东西,求你别带了!
先说说那些年我们背过的“鸡肋”。首当其冲的就是——电饭锅!几乎每个中国留学生都动过背个电饭锅的念头。但你知道吗?加拿大是110V电压,国内的电器带过去需要配一个又大又重的变压器,否则分分钟烧给你看。而且,在Canadian Tire, Walmart或者Amazon.ca上,一个功能简单的小电饭锅也就30到50加币,完全没必要为它牺牲宝贵的行李空间。
再比如,厚重的被子和过多的冬衣。很多同学担心加拿大的冬天,恨不得把家里的羽绒被、毛毯都塞进行李箱。其实,加拿大室内暖气非常足,冬天在室内基本就是短袖。真正需要的是一件高质量的、能抗零下20-30度的户外羽绒服,比如Canada Goose或者The North Face。这类衣服在加拿大本地买,不仅选择多,而且设计上更适应当地气候,打折季入手价格也划算。我一个朋友当初背了两件厚羽绒服过来,结果发现根本不防水,雪一化就湿透了,最后还是在多伦多重新买了一件。
还有就是大量的洗漱用品、卫生巾之类的日用品。带个旅行装应急就够了。加拿大的Shoppers Drug Mart, Rexall, Walmart里,从洗发水到牙膏,品牌齐全,价格也合理。别为了省那几块钱,让你的行李箱重得像块砖。
这些“救命稻草”,一定要带上!
那什么东西是必须带的呢?首先是个人常用药。虽然加拿大有全民医保,但留学生的保险覆盖范围和看病流程都比较复杂。带一些感冒药、肠胃药、消炎药、过敏药(带英文说明书和处方)能解决很多小麻烦。特别是如果你有特定的处方药,一定要带足量,并附上医生处方翻译件。
其次,眼镜和隐形眼镜!在加拿大配眼镜流程繁琐,需要先找验光师(Optometrist)验光,费用大概在80-150加币,而且这笔钱很多学生保险是不报销的。然后再拿着验光单去配镜,一副普通眼镜下来几百加币是常事。所以,强烈建议在国内多配一副备用眼镜,隐形眼镜爱好者也请带足至少半年到一年的量。
转换插头和质量好的排插也是神器。加拿大的插座是美标两扁一圆的,国内的两扁头可以直接用,但三头的就需要转换插头。带一个国内的排插,你就可以用一个转换插头解决手机、电脑、充电宝等所有电子设备的充电问题,简直是宿舍福音。
最后,可以带一点有中国特色的小礼物和一些家乡的干货调料(注意海关规定,肉类、蛋类、奶制品、新鲜水果是绝对禁止的)。送给你的寄宿家庭房东或者新认识的外国朋友,能快速拉近距离。而一包火锅底料或者花椒大料,则能在你深夜想家时,给你最实在的慰藉。
入境文件清单:一个都不能少!
行李是身外之物,文件才是你的“通关文牒”。在机场被海关人员(CBSA Officer)盘问时,资料不全是真的会让人心跳停止。记住,把以下所有文件放在一个透明文件袋里,随身携带,千万不要托运!
核心文件清单:
1. 护照原件和加拿大签证(Visa/Study Permit贴签页)。这是你的身份证明,废话不多说。
2. 学习许可批准信(Port of Entry Letter of Introduction)。这封信非常重要!入境时,你要凭这封信换取正式的学习许可(Study Permit),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签。这封信通常在你获签时通过邮件收到,一定要打印出来。
3. 学校录取通知书(Offer Letter)原件。海关可能会核对你的学校和专业信息。
4. 学费缴纳收据。这是你学习意图的最好证明。
5. 资金证明。比如GIC(保证投资证明)证书、最近的银行存款证明等,证明你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你在加拿大的学习和生活。
6. 其他辅助文件:雅思/托福成绩单、国内学校的成绩单、毕业证学位证公证件、疫苗接种证明(根据最新政策要求)、在加拿大的住址和联系人信息(比如住宿确认信)。
我亲眼见过一个同学,因为找不到他的POE Letter,在海关的小房间里待了快两个小时,急得满头大汗。最后还是靠着连接机场Wi-Fi,从邮箱的垃圾箱里翻出来的。所以,除了纸质版,强烈建议你把所有文件的扫描件或照片,在手机里存一份,再上传到Google Drive或Dropbox等云端备份一份,做到万无一失。
钱的事儿:第一笔钱怎么带最稳妥?
搞定了行李和文件,我们来聊聊钱。第一次出国,带多少钱、怎么带,也是个技术活。
现金:够用就好,切忌太多。
根据加拿大海关规定,携带超过1万加币(或等值外币)的现金或金融票据入境,必须申报。不申报被查到,可能会面临罚款甚至没收。所以,现金不用带太多,建议带1000-2000加币就足够了。这些钱主要用于刚落地时的交通(比如从机场到住处的出租车或Uber,大约需要50-80加币)、买一张临时手机卡、吃几顿饭等。最好在国内银行换一些小面额的钞票,比如20、50加币的,方便使用。
主要资金:电汇和GIC是主流。
大额的学费和生活费,最安全稳妥的方式是提前通过银行电汇到学校指定的账户,或者你已经在加拿大合作银行(如CIBC、RBC、Scotiabank等)开立的账户里。很多通过SDS计划申请学签的同学,已经办理了GIC(Guaranteed Investment Certificate),这笔钱会在你抵达加拿大并激活银行账户后,分期返还给你,作为生活费来源,非常方便。
另外,带一张国内银行的Visa或Mastercard信用卡副卡也很有必要。在刚落地,本地银行卡还没办好之前,这张卡可以用来应急消费。消费时会按实时汇率转换成人民币计入父母的主卡账单,非常方便。但要注意,可能会有1.5%左右的货币转换手续费。
落地三件套:手机卡、银行卡、SIN卡搞定攻略
恭喜你,顺利抵达加拿大!别急着倒时差,有三件大事需要你尽快完成,它们是你在这里独立生活的基石。
第一件:办手机卡,告别失联。
没有网络和电话寸步难行。加拿大的主要电信运营商是三巨头:Rogers, Bell, Telus。它们的网络覆盖和信号最好,但价格也最贵。它们旗下分别有子品牌:Fido, Virgin Mobile, Koodo,这些子品牌共享母公司的网络,但套餐价格更亲民,是留学生的首选。
一个典型的学生套餐,大概每月45-60加币,可以获得10-20GB的流量和无限的加拿大境内通话短信。你可以在机场的便利店买到临时的预付费卡(Pre-paid),或者到市区的商场里找运营商的门店办理正式的后付费套餐(Post-paid)。办理时带上你的护照和学习许可(Study Permit)即可。很多运营商在开学季会有专门针对学生的优惠活动,可以多问问。
第二件:开银行账户,财务独立。
尽快拥有一个本地银行账户,用于接收GIC返款、父母汇款、支付账单和日常消费。加拿大的五大银行(RBC, TD, CIBC, Scotiabank, BMO)都提供针对学生的免费银行账户(Student Account),通常免除月费,还有不限次数的交易(Debit)。
流程很简单:在银行官网或App上预约一个新客户开户(New Client Appointment),然后带上你的护照、学习许可(Study Permit)、学校录取通知书和住址证明(租房合同或学校宿舍的确认信),按时去网点办理就行。开户时你会得到一张借记卡(Debit Card),同时可以申请一张信用卡。尽早申请并使用信用卡,是建立你加拿大信用记录的第一步,对以后租房、贷款都非常重要。即使是第一张信用卡,通常也能有500-1000加币的额度。
第三件:申请SIN卡,合法打工的钥匙。
SIN(Social Insurance Number)是一个九位数的号码,相当于你在加拿大的社会保险号。无论是校内兼职、校外打工,还是报税,都需要这个号码。只要你的学习许可上有注明可以工作(may work / may accept employment),你就有资格申请。
申请SIN卡是免费的。最快的方式是带上护照和学习许可,亲自去附近的Service Canada Centre办理,通常当场就能拿到号码。现在也可以在线申请,但处理时间会长一些,大概需要10-15个工作日。记住,SIN是一个极其私密的号码,除了你的雇主和税务局,不要向任何人透露,以防身份盗用。
这些事情听起来繁琐,但只要你按照步骤,提前准备好文件,一天之内就能全部搞定。当你的手机有了信号,钱包里有了本地银行卡,你就真正地在这个国家“上线”了。
好了,啰嗦了这么多,不知道有没有让你心里的石头落下一半?其实,行前准备的焦虑,不过是留学这本大书的序章。真正的挑战和精彩,都在你踏上那片土地之后。打包行李,带上必需品,更要带上你的好奇心和勇气。那些你此刻担心的小事,回头看,都会是留学故事里有趣的一笔。别怕,大胆去闯吧,一个全新的世界正在等着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