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名单突变!快看你的学校还在不在?

puppy

亲爱的小伙伴们,最近有个大事儿!教育部那个关乎咱们留学生命根子的“格拉名单”突然大变天了!听说这次有好些英美、澳洲的学校被悄悄“除名”,这可直接关系到咱们辛辛苦苦读完书,回国后的学历认证和落户就业啊!到底是怎么回事?哪些学校不幸中招了?万一自己的学校真的不在名单上又该怎么办?别慌,我们把所有信息和背后的原因都给你扒出来了,赶紧点进来看看你的梦校还好吗,也给自己吃颗定心丸!

小编划重点

1. 啥是“格拉名单”?

这其实是咱们留学生圈里的黑话,指的就是“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上公布的受认可的海外院校名单。它是学历认证的命根子,没它,你的学位回国可能就是一张纸。

2. 名单真的“突变”了吗?

别慌!名单一直在动态更新,但不存在大规模的“除名潮”。大部分变动是针对一些倒闭、合并或本身就不太正规的“野鸡大学”。你申请的主流大学,99.9%稳如泰山。

3. 怎么查最靠谱?

唯一官方渠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jsj.moe.gov.cn)。别信任何截图和二手消息,自己动手查一遍才安心。

4. 万一真不在名单上咋办?

分情况!还没去读?赶紧换学校!已经在读或毕业了?也别急着哭,先确认是不是分校区、新学校等特殊情况,最终解释权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赶紧去问官方!


格拉名单突变!快看你的学校还在不在?

“喂,小A,你快醒醒!出大事了!”

凌晨三点,已经在英国开始读语言班的小A被一个越洋微信电话给炸醒了。电话那头,是国内一个同样在申请留学的好哥们,声音抖得像筛糠。

“什么大事儿啊,天塌下来了?”小A睡眼惺忪,满脸不耐烦。

“差不多了!你快看咱们留学生群,都炸锅了!说那个‘格拉名单’大更新,好多英国学校被踢出去了!你那个学校……好像就在风口浪尖上!你要是读了个野鸡大学,回来学历不认,这上百万不就打水漂了?!”

“格拉名单”?小A的瞌睡虫瞬间跑光了,心脏“咯噔”一下。这个词他太熟了,申请时中介天天挂在嘴边,说是教育部的官方认证名单,不在上面的学校,读了也白读。他手忙脚乱地打开电脑,手指颤抖地在百度上搜索,各种耸人听闻的标题弹了出来——“重磅!教育部最新名单出炉,百所英美澳大学被除名!”“你的梦校可能已成野鸡大学!”

那一刻,小A感觉自己浑身的血液都凉了。他仿佛已经看到了父母失望的眼神,看到了自己手里的毕业证变成一张废纸的场景。这短短的几分钟,简直比等雅思成绩、等offer还要煎熬一万倍。

相信这样的场景,最近正在无数留学生和准留学生的社群里上演。所谓的“格拉名单”突变,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我们心里掀起了巨浪。这名单到底是个啥?它真的大变天了吗?我们的学校到底还安全吗?今天,小编就带你把这事儿从头到尾扒个底朝天,让你彻底搞明白,也给自己吃颗定心丸。

揭秘“格拉名单”:它到底是个什么神仙?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这个听起来有点洋气的“格拉名单”,到底是什么。

其实,这纯粹是咱们留学生圈子里流传的一个“黑话”。它的官方大名,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上公布的外国高等学校名单。你打开这个网站(jsj.moe.gov.cn),在“国外院校”一栏里,就能看到被我国教育部认可的、来自几十个国家的上万所学校。

这个名单有多重要?这么说吧,它就是你留学之路的“准生证”和回国发展的“通行证”。

咱们辛辛苦苦出国读个书,图的是什么?除了开阔眼界,最重要的就是那张学位证书,以及它背后代表的价值。回国后,你要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去“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简称“留服中心”)做“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这个认证报告,就是官方承认你留学经历和学位的唯一凭证。

而留服中心进行认证的最最最基本的前提,就是你所就读的学校,必须在这个“格拉名单”上!

没有这份认证报告,意味着什么?

案例一:落户梦碎。 上海的小伙伴都知道,留学生落户是条捷径。根据2023年最新的政策,世界排名前50的学校毕业生可以直接落户,前100的交6个月社保就行。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你的学历得通过认证。我认识一个学姐,在美国读了一个排名很不错的艺术学院,但因为那个学院是新成立的,还没来得及被录入教育部的名单,她的认证就卡住了。为了这个认证,她和留服中心来来回回沟通了大半年,各种补充材料,差点错过了落户的黄金申请期。

案例二:求职碰壁。 尤其是在考公务员、进国企、事业单位或者大型民企的时候,人事部门的第一道关卡就是审查你的学历。没有留服认证,你的海外学位在他们眼里就约等于“查无此人”。之前就有新闻报道,一个同学毕业于某国的私立商学院,学校名气挺大,但在教育部名单上查不到。他参加国内某银行的校招,笔试面试都过了,最后在背景审查环节被刷了下来,HR的理由很直接:“我们无法确认您学历的真实有效性。”

所以你看,这个名单,直接关系到咱们的真金白银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也难怪一有风吹草动,大家就草木皆兵。

名单“大清洗”?真相远没有那么吓人

好了,既然名单这么重要,那最近疯传的“大变天”“大清洗”到底是不是真的?

小编负责任地告诉你:是假的!或者说,是被严重夸大了!

教育部的这个院校名单,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一直处于一个“动态更新”的状态。有学校被加进来,自然也有学校被移除出去。但这所谓的“移除”,绝不是大家想象中心血来潮地“拉黑”一批正规大学。

那么,一般什么情况学校会被从名单上拿掉呢?

第一种情况:学校自己“作死”倒闭了。

这在一些教育产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比如美国、澳大利亚,并不罕见。有些私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学校,可能因为经营不善、招生不足就关门大吉了。学校都没了,自然要从名单上撤下来。

真实数据: 比如,澳大利亚在2023年加强了对国际教育机构的监管,据《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道,澳洲技能质量署(ASQA)在过去一年里关闭了340多家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主要原因就是它们提供了不合标准的课程或存在欺诈行为。这些被关闭的学校,自然会被教育部的名单“请”出去。

第二种情况:被本国权威机构吊销了资质。

一个学校能不能被中国教育部认可,首先要看它在自己国家是否“合法”。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高等教育认证机构,比如美国的六大区域认证委员会(WASC, MSCHE等),英国的质量保障局(QAA),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质量与标准署(TEQSA)。如果一所学校被这些机构取消了认证,那就等于被宣告了“死刑”,中国教育部自然也会将其移除。

真实案例: 几年前,美国的一些营利性大学,比如ITT Tech和Corinthian Colleges,就因为教学质量低下、欺骗学生、数据造假等问题,被美国教育部吊销了认证资格,最终导致大规模关闭,成千上万的学生(包括不少中国留学生)受到影响。这些学校,也早已从咱们的认证名单中消失。

第三种情况:纯粹的“野鸡大学”被曝光。

总有些机构打着“大学”的幌子,干着卖文凭的勾当。这些“文凭工厂”一旦被查实,也会被清理出名单。

所以你看,名单的更新,其实是一个去伪存真、保障留学生权益的过程。它清理掉的,是那些本来就不该我们去的“坑”。至于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悠久、学术声誉良好的主流公立和私立大学,比如英国的G5、罗素集团,美国的常春藤、UC系列,澳洲的八大……它们稳如泰山,根本不可能被“除名”。

根据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的数据,截至目前,网站上公布的受认可的国外院校总数超过1万所。以英国为例,共有150多所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在列,基本涵盖了所有我们知道的正规大学。这个基数是非常庞大的,个别问题学校的变动,根本谈不上什么“大清洗”。

手把手教你:如何亲自“验明正身”?

与其听风就是雨,在各种微信群里焦虑,不如自己动手,花三分钟时间,给你的梦校做个“体检”。这比什么都靠谱。

记住这个唯一的官方网址:http://jsj.moe.gov.cn/

操作步骤简单到不行:

第一步: 打开网站,在首页导航栏找到“监管信息”或者直接在页面中间找到“国外院校”板块。

第二步: 点击“国外院校”,你会看到一个按国家/地区分类的列表。

第三步: 找到你心仪的留学国家,比如“United Kingdom”(英国),点进去。

第四步: 页面上会列出所有受认可的院校名单。你可以使用Ctrl+F的快捷键,输入学校的英文名或中文名进行快速搜索。

这里有几个关键的“避坑小贴士”一定要注意:

1. 查全称,一个字母都不能错! 很多“野鸡大学”最擅长的就是玩“高仿”。比如,正规的“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名单上,但可能某个山寨的“Berkeley University”就不在。名字差之毫厘,性质谬以千里。

2. 注意校区! 很多大学有多个校区,甚至在不同国家有海外分校。你需要确认你申请的那个具体校区是否在名单上。比如,诺丁汉大学在英国、中国(宁波诺丁汉)、马来西亚都有校区,它们在认证时可能会被视为不同实体。一定要确保你读的那个是被认可的。

3. 别只看综合排名! 有些专业性很强、规模较小的学院,比如某些顶尖的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可能在QS、THE这类综合性世界大学排名上不占优势,甚至找不到。但只要它资质齐全,学术过硬,就一定会在教育部的认证名单里。比如美国的罗德岛设计学院(RISD),综排不高,但在艺术设计领域是绝对的殿堂级学府,当然在名单之上。

“天塌了!我的学校真的不在名单上”,怎么办?

万一,我是说万一,你查了八百遍,你的学校真的不在名单上,也请先别急着抱头痛哭。咱们分情况讨论对策。

场景一:如果你还处于申请或择校阶段。

那恭喜你!你真是太幸运了!这个名单帮你提前排了个大雷。赶紧掉头,把这所学校从你的list里永久删除。这世界上的好学校多得是,没必要在一棵“前途未卜”的树上吊死。

场景二:如果你已经拿到offer,甚至交了押金。

这个时候,先做三个动作:

第一,再查一遍。 确认是不是因为学校名字太新、有别称或者合并更名等原因没搜对。有时候,学校的官方名称和我们习惯的叫法不一样。

第二,联系学校官方。 直接发邮件给学校的招生办公室(Admissions Office)或者国际学生服务中心,礼貌地询问他们是否被中国教育部认可,以及往年的中国毕业生学历认证情况。正规学校对这类问题都会有标准且清晰的答复。

第三,也是最权威的一步:直接咨询中国留学服务中心! 这是最终的“法官”。你可以通过留服中心的官网(cscse.edu.cn)找到他们的联系电话或在线咨询渠道。把你的情况说清楚,他们会给你最准确的答复。如果他们说“不能认证”,那你就得果断放弃这个offer,及时止损。

场景三:如果你已经在读,甚至已经毕业。

这是最让人揪心的情况,但也不是世界末日。首先,立刻马上联系留服中心!

有几种特殊情况可能存在转机:

  • 时间差问题: 有些新成立的大学或课程,或者刚刚获得本国认证的学校,进入教育部名单会有一定的延迟。可能你入学的时候它还不在,但毕业时就已经被收录了。
  • 政策追溯问题: 如果一所学校是在你毕业后才被移出名单的,通常留服中心会根据你入学和毕业的时间点来判断,很大概率是“既往不咎”的,仍然可以认证。
  • 补充材料: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即使学校不在常规名单里,如果你能提供详尽的辅助材料,证明学校的正规性和你学习经历的真实性(比如课程大纲、成绩单、导师证明等),也存在认证成功的可能性。但这需要大量的沟通和努力,过程会比较曲折。

真实案例: 前几年,有些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比如2+2,3+1项目)出国的同学就遇到过认证问题,因为外方合作院校比较小众,不在名单上。但只要这个合作办学项目本身在教育部有备案,最后通过提交各种证明材料,大部分同学还是成功拿到了认证。这说明,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官方渠道的沟通至关重要。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一件事:

所谓的“格拉名单”,是咱们留学路上的一个“安全网”,而不是一道随时会收紧的“紧箍咒”。它的存在,是为了保护我们,帮我们过滤掉那些不靠谱的选项。

所以,别再对着微信群里那些来源不明、添油加醋的截图瑟瑟发抖了。把心放回肚子里,自己去官网查一查,比什么都强。查完了,发现学校好好的,那就关掉网页,继续去图书馆赶due,去琢磨你的下一篇论文。毕竟,顺利毕业,拿到一个好成绩,才是你眼下最该操心的大事,不是吗?

留学这条路,信息战很重要。保持冷静,相信官方,别让无谓的焦虑,消耗了你宝贵的精力和时间。祝大家都能在自己的梦校里,学得开心,学得安心!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0968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