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学,经营学和经济学哪个更香?

puppy

哈喽,准备来日本留学的你,是不是也在经营学和经济学之间疯狂纠结?感觉它俩差不多,但未来发展路径可差远了!简单说,经营学更接地气,教你怎么管公司、做营销,未来想进企业大展拳脚的同学看这里;而经济学更宏观,天天跟数据和模型打交道,研究的是整个市场和国家政策,是想进金融、咨询或当学霸的菜。那到底哪个对数学要求没那么高?哪个在日本找工作时更有优势?别再一个人瞎琢磨啦,这篇文章用大白话帮你把课程内容、就业前景和适合人群扒得明明白白,快来看看哪个才是你的“梦中情专”吧!

经营学 vs 经济学 快速选择指南
对比维度 经营学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经济学 (Economics)
一句话概括 教你怎么开公司、管团队、卖东西,是“术”的层面。 研究为什么东西会涨价、国家为什么要印钱,是“道”的层面。
核心课程 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战略管理、生产管理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金融、公共政策
数学要求 有,但更偏向应用型,比如财务报表分析,对高等数学理论要求相对较低。 非常高!微积分、线性代数、统计学是家常便饭,要有心理准备。
适合人群 社交达人、团队协作者、点子王,喜欢解决具体商业问题。 逻辑控、数据控、学霸型选手,喜欢用模型和理论解释世界。
典型就业方向 综合商社、制造商、广告公司、零售业、IT企业等(市场、人事、企划岗) 银行、证券公司、咨询公司、政府机构、智库、数据分析师

哈喽,各位在留学路上奋斗的小伙伴们!欢迎来到留学生网站(www.lxs.net),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专注为大家排忧解难的小编。

还记得去年夏天,我拉着一个刚来日本读语言学校的学弟小林在新宿喝咖啡。小林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一脸愁容地问我:“学长,我快被出愿(申请大学)搞疯了!早稻田的商学部和政治经济学部,庆应的商学部和经济学部,看起来都差不多,我到底该报哪个?经营学和经济学,不都是学怎么赚钱的吗?”

看着他迷茫的样子,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是啊,“经营”和“经济”,两个词看着就像亲兄弟,都跟钱打交道,都属于日本留学的热门专业。很多同学在选择时,就像站在一个岔路口,左边和右边的路看起来都通向“成功”,但路上的风景和最终的目的地,可能天差地别。选错了,不仅大学四年可能学得痛不欲生,更可能影响到未来在日本的“就活”(しゅうかつ,求职活动)之路。

今天,我就来当一次导航,用最接地气的大白话,带大家好好扒一扒这对“最熟悉的陌生人”——经营学和经济学。咱们不讲那些让人头大的理论,只聊干货:它们到底学什么?对数学的要求差多少?在日本找工作,哪个专业的毕业生更受企业欢迎?看完这篇,保证你心里那杆秤清清楚楚!

经营学:企业家的摇篮,教你“术”的应用

咱们先聊聊经营学(経営学)。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公司运营模拟器”。它的核心目的不是研究“为什么市场会这样”,而是研究“在这样的市场里,我的公司要怎么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好?”。它研究的对象是一个个具体的“企业”,非常微观,非常实践。

到底在学些什么玩意儿?

经营学是一个大筐,里面装着管理一家公司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通常会分为几个核心领域:

1. 市场营销(マーケティング):这可是经营学的明星课程!怎么给新出的奶茶定价才能卖爆?怎么在小红书和抖音上做广告才能吸引年轻人?怎么维护客户关系让他们成为回头客?这些都是市场营销要研究的。比如,你会学到经典的4P理论(产品、价格、渠道、推广),还会分析像优衣库、无印良品这些日本国民品牌的成功营销案例。

2. 人力资源管理(人的資源管理):一个公司最宝贵的财富是人。怎么招到合适的人?怎么设计薪酬和晋升体系才能留住人才?怎么进行团队建设,让大家心甘情愿“为爱发电”?这门课会教你成为一个优秀的“HR”。你会研究丰田汽车的“改善(Kaizen)”文化是如何激励员工持续创新的。

3. 会计与金融(会計・ファイナンス):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看不懂财务报表的CEO不是好CEO。会计学教你记账、看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让你知道公司是真赚钱还是假繁荣。金融则更进一步,研究公司如何融资(找钱)、如何投资(花钱)。这部分对数学有一定要求,但更多是公式的应用和计算,不会涉及太多高深的理论推导。

4. 经营战略(経営戦略):这是最有“老板”范儿的一门课。在一个行业里,公司如何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是像ZARA一样走快时尚路线,还是像爱马仕一样走奢侈品路线?要不要进入一个新的市场?要不要收购竞争对手?这门课会带你站在决策者的角度,分析商业世界里的“三国演义”。你会用到SWOT分析等工具,剖析软银(SoftBank)集团那些令人瞠目结舌的投资决策背后的战略逻辑。

拿日本顶尖私立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的商学部来说,它的课程设置就非常典型。学生在大一、大二学习经营、会计、商业、经济、产业等基础知识后,大三开始就要从经营、会计、商业、经济产业、金融产业等五个细分领域中选择自己的主攻方向,进行深度研究。这种设置就是为了让你成为某个领域的专才。

在日本,经营学毕业生有多“香”?

答案是:非常香!尤其对于想进入日本大企业工作的同学来说,经营学是块金字招牌。因为日本企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商社、零售业等,非常看重求职者的综合素质和对商业运作的理解。经营学的毕业生,简直就是为这些公司的“综合职”(そうごうしょく,指没有特定岗位限制,未来可能在公司内部轮岗,作为干部候补培养的职位)量身定做的。

根据日本知名求职网站Recruit发布的《2023年应届毕业生就业企业人气排行榜》,排名前列的企业如伊藤忠商事、三菱商事(综合商社)、三得利、索尼(制造商)、乐天集团(IT与服务)等,都是经营学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这些公司需要的是能够快速理解公司业务、具备良好沟通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而这正是经营学课程着重培养的。

举个真实的例子,我认识的一位早稻田大学商学部毕业的中国学姐,她日语流利,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种商业案例分析比赛。毕业时,她同时拿到了资生堂(化妆品巨头)的市场部和一家大型广告公司博报堂的Offer。她说,面试官问的问题,很多都和她在“市场营销”课上分析过的案例直接相关。这就是经营学“接地气”的优势所在。

经济学:上帝视角的观察者,探究“道”的规律

聊完了具体的“公司”,我们再把视角拉高,看看经济学(経済学)。如果说经营学是教你“怎么在游戏中获胜”,那经济学就是研究“这个游戏的规则是谁制定的,以及规则如何影响所有玩家”。它不关心某个公司赚不赚钱,它关心的是整个社会资源的分配、通货膨胀、失业率、国际贸易等宏大命题。

到底在学些什么玩意儿?

经济学的世界是由数据和模型构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非常强。它的两大支柱是:

1. 微观经济学(ミクロ経済学):研究个体(消费者、公司)的行为决策。比如,为什么猪肉价格上涨了,大家就少吃猪肉多吃鸡肉了(需求与供给)?为什么苹果手机可以卖那么贵(垄断与竞争)?它会用各种曲线和数学公式来解释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

2. 宏观经济学(マクロ経済学):研究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运行。比如,日本央行为什么要维持负利率政策?日元贬值对日本的出口和进口有什么影响?政府增加公共投资(修桥铺路)能不能刺激经济增长?这些都是宏观经济学要回答的问题。你会接触到GDP、CPI、通货膨胀等概念,并学习各种宏观经济模型。

最最重要的是,经济学还有一个大杀器——计量经济学(計量経済学)。这门课基本上就是应用统计学,教你如何用数学模型和真实数据去验证一个经济学理论。比如,“教育水平越高的人,收入也越高”这个猜想,怎么用数据去证明它的真实性和强度?计量经济学就是干这个的。这也是经济学对数学要求远高于经营学的核心原因。微积分、线性代数和统计学是基础中的基础,学不好这门课,经济学基本就学不下去了。

以日本的最高学府东京大学的经济学部为例,它的课程就充满了浓厚的学术和理论色彩。除了宏观、微观这些基础,还有经济史、财政学、劳动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课程,并且极其重视数学和统计学工具的运用。选择东大经济学部的学生,很多都是奔着成为顶尖学者或政策制定者去的。

在日本,经济学毕业生有多“香”?

经济学的“香”,和经营学是不同类型的。它的优势在于培养了学生强大的逻辑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在某些特定行业里,是绝对的“硬通货”。

1. 金融行业:这是经济学毕业生的主战场。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这些地方每天都在和数据、模型、风险打交道。经济学训练出的量化分析能力,在这里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日本三大巨型银行(三菱UFJ、三井住友、瑞穗),以及野村证券等头部券商,每年都会从顶尖大学的经济学部招收大量新人。

2. 咨询行业:无论是麦肯锡、波士顿(外资战战咨询),还是四大(普华永道、德勤、安永、毕马威)的咨询部门,它们的工作本质就是帮助客户解决复杂的商业问题。这需要快速学习、搭建分析框架、用数据说话的能力,而这正是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训练。一个经济学背景的求职者,往往会被认为拥有更强的“地头力”(じあたま,指不依赖知识储备的纯粹思维能力)。

3. 政府与研究机构:想进入日本的中央银行(日本银行)、财务省,或者像野村综合研究所这样的智库?那经济学背景几乎是必须的。这些机构需要你对宏观经济政策有深刻的理解,能够进行严谨的经济预测和政策分析。

我有一个朋友,一桥大学经济学硕士毕业,数学功底非常扎实。他毕业后就进入了高盛(Goldman Sachs)的东京办公室,做量化分析师。他告诉我,面试时,对方几乎没问他任何关于公司管理的问题,而是让他现场建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来预测市场波动。他说:“那一刻,我感觉大学里刷过的所有数学题都值了。”

灵魂拷问:到底哪个更适合我?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现在,我们来回答几个最纠结的问题。

1. 我数学不好,是不是就告别经济学了?

基本……是的。如果你看到微积分符号就头疼,或者对用统计软件跑回归分析毫无兴趣,那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会非常痛苦。它的魅力在于用数学工具洞察世界规律,如果你对工具本身是排斥的,那很难体会到其中的乐趣。相比之下,经营学虽然也需要接触财务数据,但对抽象数学理论的要求要低得多,更侧重于商业逻辑和案例分析,对文科生会友好很多。

2. 在日本“就活”时,企业更看重哪个?

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答案,取决于你想去什么样的企业。我们必须了解日本“就活”的一个特点:“潜力录用”(ポテンシャル採用)。很多日系大企业在招聘应届生时,并不严格要求专业对口,他们更看重你的大学出身(学校名气)、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学习能力。在这种逻辑下,无论是早稻田的商学部还是政经学部,在应聘一个综合商社的“综合职”时,起跑线是差不多的。

但是!趋势在变化。随着商业环境越来越复杂,专业性的重要性也在提升。对于那些需要“硬技能”的岗位,专业背景就成了决定性因素:

  • 想去投行、券商、咨询公司?经济学(尤其是名校的)+流利的英语/日语+相关的实习经历 = 王炸组合。
  • 想去快消、广告、互联网公司做市场或产品?经营学(特别是市场营销方向)+丰富的社团/项目经验+对行业的热情 = 极具说服力。
  • 想进制造业巨头(如丰田、索尼)做经营企划或海外事业?经营学和经济学都有机会,但经营学对企业内部运作的理解可能会让你在面试时更有话聊。

根据日本知名人力资源公司DISCO的《2023年3月毕业生就业活动调查》,企业在录用文科生时,最看重的能力前三位是“人际沟通能力”、“主体性/行动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些软实力,无论你学哪个专业,都需要在大学期间有意识地去培养。

3. 我可以两个都要吗?

当然可以!很多日本大学的选课自由度很高。你可以是经营学部的学生,但去选修经济学部的高级微观经济学,挑战一下自己的数学极限。你也可以是经济学部的学生,去旁听商学部的市场营销课,了解最新的商业案例。这种跨学科的学习,会让你成为一个知识结构更全面的“六边形战士”,在求职时也会让面试官眼前一亮。

所以,别再傻傻地纠结了。选择经营学还是经济学,不是选择一条“好走”的路,而是选择一种你更喜欢的“看世界的方式”。

在你做出决定前,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是更喜欢和一群人头脑风暴,为一个新产品策划一个酷炫的上市方案?还是更享受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在图书馆,用一堆数据和模型去验证一个社会现象背后的逻辑?

五年后,你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运筹帷幄的企业管理者,还是一个洞察先机的经济分析师?

打开你心仪大学的官网,仔细看看两个学部的课程介绍,看看那些课程的名字,哪个更让你心动?找机会和在读的学长学姐聊一聊,听听他们最真实的上课感受和就业故事。

选择专业,就像是选择人生的下一个伙伴,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适不适合。最重要的,是追随你内心的那份好奇与热爱。毕竟,有热情的学习,才不会觉得枯燥;有热爱的方向,奋斗起来才更有劲头。祝每一个在路上的你,都能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梦中情专”,在日本开启一段闪闪发光的人生旅程!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1462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