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留学城市怎么选?看完这篇就不纠结

puppy

还在为去悉尼还是墨尔本而头秃吗?或者觉得布里斯班、珀斯听起来也很香,但又不知从何比起?别慌,选城市可不只是看学校排名那么简单哦!这篇干货就是你的“城市选择困难症”终结者。咱们不聊虚的,就来聊点最实在的:生活费到底要花多少?打工好不好找?哪个城市更适合“i人”/“e人”?甚至未来的移民加分政策有什么不同?我们把每个热门城市的优缺点都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从学习氛围到吃喝玩乐,帮你找到最适合你自己的那一座。看完保证你思路清晰,不再纠结!

澳洲热门留学城市速览城市气质参考周租金 (单间)移民加分适合人群
悉尼 (Sydney) 繁华都市,快节奏金融中心 AU$350 - $500+ 爱热闹、追求顶级资源和实习机会的“e人”
墨尔本 (Melbourne) 文艺之都,咖啡与艺术的融合 AU$300 - $450 追求生活品质、喜欢探索的文艺青年(i/e皆可)
布里斯班 (Brisbane) 阳光之城,悠闲惬意的后起之秀 AU$250 - $380 喜欢户外、享受慢生活、预算有限的学生
珀斯 (Perth) 西澳明珠,孤独又富有的宝藏地 AU$230 - $350 有(偏远地区) 目标移民、热爱自然、能享受独处的“i人”
阿德莱德 (Adelaide) 南澳慢生活,最具性价比的选择 AU$200 - $300 有(偏远地区) 预算党、计划移民、想静心学习的学霸
堪培拉 (Canberra) 首都圈,安静有序的学术中心 AU$250 - $400 有(偏远地区) 冲着顶尖名校(ANU)、想安稳搞学术的学生

哈喽,各位准留学生们,我是你们在 www.lxs.net 的老朋友,小编Cici。

还记得我去年带的学妹小A吗?她手握悉尼大学和墨尔本大学的商科offer,本来是件天大的喜事,结果她纠结了整整一个月,天天在微信上给我发“灵魂拷问”:“学姐,悉尼是不是生活费太贵了?但我听说工作机会多啊!”“墨尔本是不是天天下雨?但我又好喜欢那种文艺范儿!”“网上有人说悉尼土,有人说墨尔本村,我到底该信谁啊?”

看着她每天在各个社交平台刷着碎片化的信息,一会儿被悉尼歌剧院的烟火秀种草,一会儿又被墨尔本小巷里的咖啡拉花吸引,人都快纠结“秃”了。我跟她说,选城市这事儿,比选专业还头疼,因为它决定了你未来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生活方式。你是在一个快节奏的大都市里乘风破浪,还是在一个安静的小城里岁月静好,体验感是天差地别的。

所以,今天这篇超长干货,就是写给所有像小A一样“选择困难症”晚期的你。咱们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官方介绍,就掏心窝子地聊聊,在澳洲这几个热门城市留学,到底是个什么体验。钱要花多少?打工好找吗?我这个“i人”去了会不会自闭?毕业后想留下来,哪个城市有“隐藏福利”?

别急,泡杯咖啡,我们一个一个城市“盘”过来。

悉尼 (Sydney):光鲜亮丽的“大女主”,机会与“内卷”并存

一提到澳洲,90%的人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悉尼。没错,悉尼就是那个永远站在C位、光芒四射的“大女主”。她繁华、现代、包罗万象,拥有最顶级的资源,也意味着最激烈的竞争。

学习氛围:悉尼有两所王牌大学——悉尼大学(USYD)和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悉大是澳洲八大之首,校园古典得像霍格沃茨,商科、人文社科是王牌。UNSW则是工科和商科的巨头,校园现代,学习节奏超快,被大家戏称为“You Never Sleep Well”。我有个在UNSW读IT的朋友,说期末周的图书馆,凌晨三点还灯火通明,跟国内高考前的晚自习有的一拼。这里的学习氛围就是“卷”,周围都是大佬,逼着你不断向前跑。

生活成本:直接上数据,别被吓到。根据最新的租房报告(比如Domain 2024年的数据),悉尼的租金中位数已经稳居全澳第一。在学校附近,比如UNSW所在的Kensington或者悉大附近的Glebe,一个单间的周租金飙到380-500澳元是家常便饭。我认识一个学弟,为了省钱住在离市区火车40分钟的区,每天通勤就得花掉近两个小时。除了房租,悉尼的交通费(Opal卡)和外出就餐费用也相对较高。不夸张地说,在这里生活,钱包得够“硬气”。

打工机会:成本高,机会也多。作为澳洲的经济中心,悉尼CBD汇集了全球顶尖的公司,金融、会计、IT、咨询行业的实习和工作机会是全澳最多的。对于商科生来说,能在悉尼找到一份相关的实习,对简历的加成是巨大的。至于基础的兼职,比如餐厅服务员、零售店员,需求量也很大。但是!竞争同样激烈。我朋友在市中心一家奶茶店找兼职,面试排了十几个人,好多都是名校学生。所以,想在悉尼边读书边打工,不仅要手脚麻利,口语也得过关。

城市气质和玩法:悉尼绝对是“e人”的天堂。这里的生活就是丰富多彩的代名词。周末可以去Bondi海滩冲浪、晒太阳,或者坐轮渡去Manly享受海风。歌剧院、海港大桥是游客打卡地,但对留学生来说,更多的是参加各种城市活动,比如Vivid Sydney灯光秀、新年烟火,或者去The Rocks周末市集逛吃。这里永远不缺新鲜事,就怕你时间和钱不够。但对于喜欢安静的“i人”来说,悉尼的快节奏和喧嚣可能会让你觉得有些疲惫。

移民政策:这是悉尼的硬伤。作为澳洲最大的城市,悉尼不属于任何偏远地区。这意味着,选择在悉尼读书,毕业后在技术移民打分上,是拿不到那宝贵的5分偏远地区学习加分的。州担保政策的门槛也相对较高,竞争异常激烈。

墨尔本 (Melbourne):精致文艺的“雅痞”,生活感与创造力齐飞

如果说悉尼是穿普拉达的女王,那墨尔本就是穿独立设计师品牌的文艺绅士。他低调、有内涵,骨子里透着一股艺术气息和对生活品质的极致追求。

学习氛围:墨尔本大学(UniMelb)和莫纳什大学(Monash)是这里的两大巨头。墨大常年和悉大争夺澳洲第一的宝座,学术声誉极高,尤其在医学、法律和教育领域。莫纳什则是规模庞大的综合性大学,商学院尤其出名,拥有传说中的“三皇冠”认证。墨尔本的学习氛围,感觉比悉尼多了一丝沉静和专注。大家会努力学习,但也会花时间泡在州立图书馆里看书,或者在学校的草坪上弹吉他。我一个在墨大读书的朋友说,她最喜欢的就是穿梭在各种涂鸦小巷里寻找灵感,感觉整个城市都是她的创意工坊。

生活成本:比悉尼稍微友好一点点,但也只是“一点点”。根据Numbeo等生活成本网站的数据,墨尔本的整体消费水平比悉尼低大概5%-10%。租金方面,像墨大附近的Carlton或者市中心,一个单间的价格大约在每周320-450澳元。墨尔本的一大福利是市中心有个Free Tram Zone(免费电车区),在这个区域内坐电车不用花钱,对于住在CBD附近的学生来说能省下一笔不小的交通费。

打工机会:墨尔本的就业市场同样发达,特别是在生物技术、IT、创意设计和教育行业。这里被誉为“咖啡之都”,大大小小的咖啡馆遍布全城,所以咖啡师(Barista)的需求量极大,是很多留学生兼职的首选。我认识的一个学姐,在墨尔本学的设计,课余时间就在一家画廊做兼职,不仅赚了生活费,还积累了宝贵的人脉和行业经验。这里的机会更偏向于创意和生活方式领域。

城市气质和玩法:墨尔本的魅力不在于宏伟的地标,而在于那些需要你亲自去探索的细节。你可以在涂鸦巷Hosier Lane寻找最新的艺术作品,可以在维多利亚女王市场品尝新鲜的生蚝,可以在某个不起眼的地下酒吧听一场Live Music。这里的人热衷于体育,尤其是澳式足球(AFL),整个城市会为了一场比赛而疯狂。当然,还有那句著名的“一天经历四季”的天气,出门带伞和墨镜是标配。墨尔本既适合“e人”去参加各种文化节和体育赛事,也适合“i人”找个安静的咖啡馆,看书度过一个下午。

移民政策:和悉尼一样,墨尔本主城区也不属于偏远地区,没有移民加分。州担保的竞争同样激烈,对申请人的职业、工作经验和英语水平要求都很高。

布里斯班 (Brisbane):温暖阳光的“邻家男孩”,性价比和舒适度拉满

布里斯班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热情开朗、爱运动的邻家大男孩。他没有悉尼和墨尔本那么耀眼,但胜在亲切、舒服,而且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

学习氛围:昆士兰大学(UQ)是布里斯班的学术名片,澳洲八大之一,校园美得像个植物园,尤其是在蓝花楹盛开的季节。商科、旅游管理和环境科学是其强项。另一所知名大学是昆士兰科技大学(QUT),更注重实践和就业,设计、IT等专业非常受雇主欢迎。布里斯班的学习节奏比悉尼墨尔本要慢一些,生活和学习的平衡感更好。我有个在UQ的朋友说,他们下课后最常做的事就是去学校旁边的草坪上BBQ,或者沿着布里斯班河骑行,非常惬意。

生活成本:这是布里斯班的一大优势!生活成本明显低于悉尼和墨尔本。租金方面,在UQ所在的St Lucia区,一个单间大约每周280-380澳元,比前两个城市便宜了不少。公共交通(Go Card)和日常消费也更亲民。这意味着你可以用更少的钱,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或者把省下来的钱用在旅行上。

打工机会: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布里斯班的就业机会也在稳步增长,尤其是在旅游、酒店管理、医疗健康和建筑行业。因为靠近黄金海岸和阳光海岸两大旅游胜地,服务行业的兼职岗位非常多。不过,大型企业的总部相对较少,对于想找顶尖公司实习的同学来说,机会可能不如悉尼墨尔本那么多。但好在竞争也没那么“卷”,找到一份不错的兼职相对容易。

城市气质和玩法:布里斯班是名副其实的“阳光之城”,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都是晴天。城市的核心是南岸公园(South Bank Parklands),这里有人造沙滩、摩天轮和各种餐厅,是当地人周末休闲的首选。布里斯班的生活方式非常Outdoor,大家喜欢户外运动、烧烤和逛农夫市集。而且,从布里斯班出发,开车一小时就能到黄金海岸冲浪,或者去阳光海岸看考拉,周末生活永远不会无聊。这种悠闲、阳光的氛围,让布里斯班成了一个非常适合居住和放松的城市。

移民政策:和悉尼、墨尔本一样,布里斯班市中心目前也被划分为主要城市,没有偏远地区移民加分。但值得注意的是,它周边的黄金海岸(Gold Coast)和阳光海岸(Sunshine Coast)都属于偏远地区,可以享受加分政策。有些同学会选择在这些地区的大学校区(如格里菲斯大学黄金海岸校区)就读,来为未来的移民铺路。

珀斯 & 阿德莱德 & 堪培拉:自带“移民光环”的宝藏城市

接下来,我要把这三个城市放在一起讲,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也是最吸引人的“杀手锏”——它们都被划分为“偏远地区”(Regional Area)。这意味着,在这三个城市完成两年或以上的学习,申请技术移民时可以直接获得5分的加分!这5分,在移民分数“内卷”到天际的今天,简直是黄金般的存在。很多同学就是冲着这一点,选择了它们。

珀斯 (Perth):西海岸的孤独星球,富饶又宁静
珀斯是西澳大利亚州的首府,也是世界上最孤独的大城市之一,离它最近的大城市阿德莱德还有2000多公里。但这种孤独,也造就了它独特的魅力。 * 学习与生活:西澳大学(UWA)的校园被誉为澳洲最美校园之一,就在天鹅河畔。科廷大学(Curtin)在工程、矿产等领域实力超群。珀斯的生活成本,特别是租金(每周约250-350澳元),比东海岸三大城市要低。这里的节奏很慢,非常适合静下心来学习。 * 就业与移民:西澳是澳洲的矿业和能源中心,经济非常发达,人均收入很高。工程、采矿、石油天然气等专业的毕业生非常好找工作,薪资也很可观。因为是偏远地区,州担保政策相对友好,对于想移民的理工科学生来说,珀斯简直是天选之地。 * 适合谁:能忍受孤独,热爱自然风光(这里的海滩和日落是世界级的),目标明确就是为了移民和搞事业的“i人”学霸。

阿德莱德 (Adelaide):南澳的精致酒庄,性价比之王
阿德莱德是一座小而美的城市,被戏称为“阿村”。但这个“村”,五脏俱全,而且生活质量极高。 * 学习与生活:阿德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Adelaide)是澳洲八大之一,历史悠久。南澳大学(UniSA)则以实用性著称。阿德莱德最大的优势就是“便宜”!它是澳洲大陆首府中生活成本最低的城市,每周220-300澳元就能租到不错的单间,生活压力小很多。整个城市布局方正,被称为“20分钟城市”,去哪里都很方便。 * 就业与移民:就业市场比大城市小,但也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如葡萄酒、国防工业、健康科学和农业技术。作为偏远地区,阿德莱德的州担保政策一直以来都比较稳定和宽松,吸引了大量以移民为导向的留学生。很多护理、社工、IT专业的同学都会优先考虑这里。 * 适合谁:预算有限,想把钱花在刀刃上,追求安逸慢生活,并且有强烈移民意愿的同学。

堪培拉 (Canberra):澳洲的“心脏”,低调的学术重镇
作为澳洲的首都,堪培拉的存在感似乎并不高。它没有悉尼的繁华,也没有墨尔本的文艺,但这里有全澳排名第一的大学——澳洲国立大学(ANU)。 * 学习与生活:ANU是学术殿堂,科研实力超强,很多专业在全球都名列前茅。这里的学习氛围非常纯粹。城市规划得井井有条,绿化极好,但商业和娱乐活动相对较少,周末可能会觉得有点“无聊”。生活成本介于阿德莱德和布里斯班之间。 * 就业与移民:堪培拉的就业市场很特殊,主要围绕政府部门、公共服务、IT和国防。如果你想进入澳洲的公共部门,这里是最好的起点。同样,作为偏远地区,堪培拉的州担保(特别是博士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通道,对于高学历人才非常友好。 * 适合谁:一心向学,立志搞科研的终极学霸,或者未来职业规划与公共政策、IT咨询相关的同学。

聊了这么多,你是不是感觉脑子里的那团乱麻,开始有点头绪了?

其实啊,选城市这事儿,没有绝对的“最好”,只有“最适合”。它就像是谈恋爱,别人眼里的男神女神,不一定就跟你合拍。那个能让你在深夜赶完due之后,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街灯,会心一笑,觉得“啊,我好喜欢这里”的城市,就是你的Mr./Mrs. Right City。

别再只盯着学校排名了,那只是一个数字。多问问自己几个问题:我到底想要一种什么样的留学生活?我的钱包能撑起多大的梦想?毕业后,我是想马上回国,还是想尝试留下来看看?

拿张纸,或者打开你的备忘录,诚实地写下你的答案。左边写你最在乎的三个点(比如:省钱、移民、大公司实习),右边把这几个城市列出来,挨个打分。分数最高的那个,可能就是你的答案。

再给个大白话建议:别光看我们这些小编写的文章,也别全信社交媒体上的滤镜美图。去B站、YouTube上搜一搜这些城市的留学Vlog,看看那些镜头下最真实的街道、超市和图书馆,听听那些博主们用亲身经历吐槽的天气和物价。那份鲜活的、带着烟火气的生活感,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帮你做出决定。

祝你,找到那座能让你闪闪发光的城市。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1866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