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G5,GRE是门槛还是加分项?

puppy

正在冲刺G5的你,是不是也被GRE的要求搞得一头雾水?LSE说强烈建议,UCL又好像没那么看重,到底这GRE是必须跨过的门槛,还是锦上添花的加分项?别慌,这篇文章就是你的“避坑指南”。我们会帮你扒一扒G5各校各专业的真实态度,告诉你一个漂亮的GRE分数,在什么情况下能成为你弥补GPA劣势、秒杀同背景竞争者的“秘密武器”。花几分钟读完,你就能想明白,这块“硬骨头”到底值不值得啃!

GRE备考避坑指南
这篇文章不讲单词怎么背、数学题怎么刷。我们只聊一件事:对于G5申请,GRE到底是什么角色?是“准入证”,没它不行?还是“RPG游戏里的大宝剑”,有了能让你秒杀对手?咱们的目标是,让你读完后,能清晰地判断出自己到底需不需要花300个小时,啃下这块硬骨头。

冲刺G5,GRE是门槛还是加分项?

去年夏天,我的两个朋友,一个叫Chloe,一个叫Leo,为了GRE吵得不可开交。

Chloe是国内top 2大学的金融系学霸,GPA 3.9/4.0,手握两份顶尖券商的实习,目标直指LSE的金融硕士。她的观点很明确:“我的背景已经够硬了,与其花三个月背猴哥的单词,不如再去一家PE刷一段实习,这不香吗?LSE官网上写的也是‘strongly recommended’,又不是‘required’!”

Leo的处境则尴尬一些。他来自一所中上游的211大学,均分84.5,卡在了一个非常微妙的位置。高不成,低不就。他的梦想是UCL的计算机硕士,但本科专业是自动化,有点跨专业申请的意思。他把整个暑假都押在了GRE上,每天在图书馆从开门待到闭馆,目标只有一个:用一个330+的GRE分数,来弥补他那不算顶尖的GPA和本科院校背景。

Chloe觉得Leo在做无用功,而Leo觉得Chloe太想当然。这场景,是不是像极了正在屏幕前纠结的你?G5的申请就像一场迷雾重重的战役,而GRE,就是那件让你不确定是否要装备的“重甲”。穿上它,可能行动迟缓,错失其他机会;不穿它,又怕在关键时刻被一刀秒杀。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当一回战地记者,深入G5的“招生办后台”,把每个学校、每个热门专业的真实态度给你扒个底朝天。

LSE/牛剑:这里,GRE可能是你的“通行证”

咱们先来说说对GRE最“痴迷”的几个地方,特别是LSE。如果你把LSE当梦校,那这篇文章你得逐字逐句地看。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在很多社科、商科专业上,几乎把GRE当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官网上那句轻描淡写的“strongly recommended”(强烈建议),在实际录取中,约等于“除非你背景牛到天际,否则最好还是给我们一个分数”。

为什么?因为LSE的申请量实在太恐怖了。根据LSE自己公布的2022/23学年的数据,其最热门的MSc Finance项目收到了超过4500份申请,最终只发了不到300个offer,录取率低得惊人。在成千上万份优秀的申请材料中,招生官如何快速筛选?一个标准化的、能体现申请者学术潜力的GRE分数,就成了最高效的工具。

来看一个真实的例子。去年在留学论坛上,一位来自国内某“双非”财经院校的同学,本科均分89,这个成绩在双非里算很高了,但放在G5的申请池里,并不突出。他的秘密武器,就是一个惊人的GRE 336分(Verbal 166, Quant 170)。最终,他成功拿下了LSE的MSc Economics and Philosophy项目offer。他在分享经验时说:“我非常确定,是GRE让招生官在我的‘双非’背景前停了下来,并愿意仔细看我的其他材料。”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一年,另一位来自985高校、均分90、手握多份实习的同学,因为觉得自己的背景足够强,没有提交GRE成绩,结果在LSE的MSc Finance项目上被拒。虽然我们不能说100%是GRE的原因,但在背景如此“内卷”的项目里,缺少一个能证明你比同水平竞争者更强的标化成绩,确实是个巨大的风险。

特别是LSE的经济系、金融系、管理系、会计系,这些都是GRE的“重灾区”。如果你想申请这些院系,别犹豫,现在就去报名GRE考试。一个325+的分数是入场券,一个330+的分数才能让你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接下来说说牛津和剑桥。这两所学校更“傲娇”一些,它们的态度不是一刀切,而是高度依赖具体专业。

对于牛津的MPhil in Economics(经济学研究硕士)这种神级项目,GRE不是“建议”,而是“必须”(Required)。官网上明确写着,申请者必须提交GRE成绩,并且给出了往年录取学生的平均分段位参考,通常量化部分(Quant)要求在168分以上,也就是全球前5%的水平。在这里,GRE就是一个硬门槛,你没有,或者分数不够高,第一轮筛选就会被刷掉,你的PS写得再天花乱坠也没用。

剑桥的Judge Business School(嘉治商学院)的MPhil in Finance项目也是类似,GRE/GMAT是强制要求。2023年入学的学生档案显示,GMAT平均分高达720分,换算成GRE,也得是330分左右的水平。

但是,如果你申请的是牛剑的人文社科类专业,比如历史、文学、人类学,那GRE基本就没什么用了。招生官更看重你的学术论文、研究计划和推荐信。

所以,对于牛剑,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马上,去你心仪项目的官网页面,找到“Entry Requirements”或“Admissions Criteria”这一栏,看清楚关于GRE的具体描述。是“Required”,是“Recommended”,还是压根没提?这决定了你的备考策略。

帝国理工/UCL:GRE是你的“放大器”

聊完了“硬核派”,我们再来看看G5里的“灵活派”——帝国理工(IC)和伦敦大学学院(UCL)。

帝国理工,作为一所以理工科闻名于世的学校,对学生的本科院校背景和GPA看得非常重。他们有一份内部认可的中国大学名单,如果你来自名单前列的学校,并且专业课成绩优异,那么GRE对你来说,多数情况下只是锦上添花。

举个例子,一位华中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的同学,均分88,申请IC的MSc Control Systems,没有提交GRE,顺利拿到offer。因为他的本科院校和专业实力,在IC的招生官那里是有口皆碑的,成绩单本身就足够有说服力。

但什么时候IC会需要你用GRE来“自证”呢?

第一,当你申请商学院的时候。IC的商学院,特别是像MSc Risk Management & Financial Engineering这种金融工程强相关的专业,虽然官网没强制要求GRE,但提交一个高分(尤其是Quant部分)绝对能让你的申请材料亮眼很多。根据IC商学院2023年的录取数据,超过60%的成功申请者都提交了GMAT或GRE成绩。

第二,当你的本科课程量化背景不清晰的时候。比如,你本科是学经济学的,但不是数理经济方向,课程里高数、线代、概率论这些硬核数学课不多。此时你想申请IC的数据科学或商业分析项目,招生官就会对你的数学能力打个问号。一个GRE Quant 169或170的分数,就是最有力的回击,它告诉招生官:“别担心,我数学很好,能跟得上你们的课。”

再来说说UCL。UCL在G5里,可以说是对GRE要求最宽松的学校了。绝大部分专业都明确表示“不要求”(not required)。但这并不代表GRE对申请UCL就毫无用处。在某些特定情况下,GRE可以成为一个强大的“能力放大器”。

最典型的情况就是跨专业申请。这是UCL的魅力之一,它对跨专业申请者相对友好,但你需要证明自己有能力完成新专业的学习。

我认识一个学妹,本科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但她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自学了Python和数据结构,想申请UCL的MSc Computer Science。她的GPA很高,文书也写得很好,但最大的硬伤就是没有系统性的计算机本科教育背景。她考了一个GRE 328,其中数学部分是满分170。这个满分成绩,就像一个印章,盖在了她的申请材料上,向招生官宣告:这个文科生的逻辑和数学能力,不比任何一个理科生差。最后,她奇迹般地拿到了offer。

如果没有这个GRE成绩,招生官凭什么相信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能应付得了复杂的算法课程呢?UCL给了她机会,但她需要用GRE来抓住这个机会。

所以,对于IC和UCL,GRE的角色更像是一个“补丁”或者“助推器”。你的核心实力(GPA、本科院校、相关经验)是1,一个好的GRE分数能帮你把它变成1.2,甚至1.5。但如果你的核心实力只有0.5,想靠GRE把它变成1,那基本是不可能的。

终极问题:我到底在什么情况下该考GRE?

好了,分析完各个学校的态度,我们来做个总结。你不需要去纠结那些复杂的录取算法,只需要问自己下面几个问题。如果你的答案里有任何一个是“YES”,那么,别再犹豫了,GRE备考可以提上日程了。

1. 我的GPA有硬伤吗?

“硬伤”指的是,你的均分没有达到梦校专业的明确要求,或者只是勉强过线。比如,LSE商学院的热门专业,普遍认为对985/211的学生要求是88-90分以上。如果你的均分只有85分,这就是一个劣势。这时候,一个330+的GRE,特别是数学接近满分,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它向招生官传递一个信息:我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比如大一不适应、或者某些公共课拉分)导致GPA不够完美,但我的学习潜力和智力水平是顶尖的。

2. 我的本科院校背景不够强吗?

这对于“双非”背景的同学来说尤其重要。在G5申请中,本科院校的“出身”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因素。当你的竞争者都来自清北复交浙的时候,你的“双非”背景可能会让你在第一轮就被筛掉。GRE,作为全球统一的标准考试,是打破这种“院校歧视”最公平的武器。一个高分GRE,能让你的简历在成堆的C9、985申请者中脱颖而出,为自己赢得被招生官正眼相看的机会。

3. 我要申请的专业,对量化能力要求极高,而我的本科课程无法完全体现这一点吗?

这包括我们前面提到的文科生转商科/计算机,也包括一些理科生想转金融工程、商业分析等。你的成绩单上可能都是“优秀”,但招生官无法判断你学的《高等数学》和隔壁数学系学的《数学分析》难度是否在一个层级。GRE的Quant部分,用一个标准化的分数,清晰地定义了你的数学能力在全球所有考生中的位置。一个168+的Q,就是你数学能力的最好名片。

4. 我想申请的专业,是不是已经“卷”到极致了?

像牛津的金融经济、LSE的金融、IC的金融科技这类项目,申请者基本都是“神仙打架”。大家GPA都是3.8/3.9,实习都是中金、高盛,推荐信都是业界大牛。在这种情况下,比拼的就是细节。你有的,别人都有。别人没有的,你得有。当所有人都很优秀时,一个335+的GRE分数,就成了那个能让你“比优秀更优秀”的差异化优势。

回到我们开头Chloe和Leo的故事。最后的结果是,Chloe因为强大的综合背景,虽然没有GRE,也顺利拿到了LSE的offer,但她也承认,等待过程中确实非常焦虑,因为她知道她的竞争者里一定有GRE 330+的大神。而Leo,凭借他暑假拼出来的GRE 329分(Q170),成功弥补了GPA和本科背景的不足,拿到了梦校UCL计算机的录取通知书。他那份GRE成绩单,在申请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你看,GRE到底值不值得啃,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它完全取决于你的个人情况和申请目标。

别再问别人“我需不需要考GRE”了。现在,打开你的成绩单,看看你的GPA;打开你梦校的申请要求页面,看看竞争有多激烈。然后,诚实地问问自己:我的申请材料里,有没有一块短板,需要GRE这块“钢板”来补强?我的梦想,值不值得我用几个月的时间,去换一个更有分量的筹码?

想明白了这个问题,你就会知道,书桌上那本厚厚的GRE红宝书,究竟是束缚你的枷锁,还是带你通往G5殿堂的翅膀。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4405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