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选校避坑指南 |
---|
定位比排名重要:你的职业目标(投行 vs 量化)是选校的第一风向标,而不是QS综合排名。 |
地理位置是王道:离金融中心越近,networking机会和实习资源就越多。纽约、伦敦、芝加哥、香港,闭眼选都不会错。 |
校友网络是隐形财富:用好LinkedIn,看看你的梦中情司有多少目标院校的校友。学长学姐是你未来最宝贵的人脉。 |
课程设置看细节:是不是STEM项目?课程够不够硬核?有没有你感兴趣的方向?这些直接关系到你的就业竞争力和留美/留英机会。 |
别做“海王”,要做“精准狙击手”:“冲刺-匹配-保底”的组合拳,才能让你花最少的钱,拿最多的优质offer。 |
嘿,我是你在lxs.net的老朋友,今天想跟你聊聊选校这件“小事”。
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的一个学妹Sarah,GMAT考了760,GPA 3.8,本科也是国内Top 5财经院校的。按理说,这背景,申请不是横着走吗?可她当时的状态,比考GMAT的时候还焦虑。每天抱着电脑,打开一个QS排名,关掉一个US News排名,微信上给我发来一长串学校名单,问我:“哥,你说LSE的金融和MIT的金融,哪个更好?哥大金工和普林斯顿金融,我该冲哪个?”
我问她:“你想做什么工作?”
她愣了一下:“进……进投行吧?或者做量化?大家不都这么说吗?”
你看,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很多人手握漂亮的“三维”(GPA、GMAT/GRE、实习背景),却在选校这个最关键的十字路口迷了路。大家习惯性地以为,排名高的就是最好的,却没想过,金融这个圈子,看的远不止是学校的综合名气。一个在华尔街校友遍地的项目,可能比一个综合排名高但地理位置偏僻的项目,能给你带来的机会多得多。
所以,这篇文章不想跟你扯那些虚头巴脑的排名分析。咱们就当一次“私人军师”,从你的个人情况和职业规划出发,把选校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让你明明白白地知道,哪所学校才是你的“天选之校”。
第一步:别光看榜单,先看清自己手里的牌
申请就像一场德州扑克,你得先清楚自己手里的牌是什么,才能决定是all-in还是弃牌。你的“三维”就是你的底牌。
GPA:你的学术硬通货
GPA这东西,美国学校看得尤其重。它代表了你持续学习的能力和态度。一般来说,想申请美国Top 20的金融项目,GPA 3.7+是比较稳妥的。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比如,麻省理工的王牌项目Master of Finance (MFin),录取的学生平均GPA高达3.8。但他们官网也明确说了,会综合考量你的整个背景。我认识一个同学,本科学校背景一般,GPA只有3.6,但人家有两段在中金和高盛的实习,专业课分数尤其高,最后也拿到了MIT的offer。所以,如果你的总GPA不高,但数学、编程、经济学这些核心课程的分数很亮眼,一定要在文书里好好强调。
英国和香港的学校相对更看重你的本科院校背景和专业匹配度,但一个高GPA同样是加分项。比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的MSc Finance,明确偏爱有量化背景的学生,如果你本科是数学或计算机,即便GPA稍低一点,也比商科高GPA的同学更有优势。
GMAT/GRE:敲门砖,但不是金钥匙
GMAT/GRE分数就像是入场券。分数越高,能选择的场子就越多。但它很少是决定性的因素。
看看这些神仙项目的数据:
- 普林斯顿大学 Master in Finance:近几年录取的GMAT中位数在750-760,GRE的Quant部分几乎是满分。这基本就是天花板级别的要求了。
- MIT Master of Finance:GMAT录取区间在720-780,中位数也在750左右。
- 范德堡大学 MS in Finance:GMAT平均分在700左右,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Top 20商学院项目的分数线。
你看,不同层级的学校,分数要求差很多。你的目标是700分,还是750分,完全取决于你想去哪个梯队的学校。别陷入“分数越高越好”的无尽内卷。如果你的目标是范德堡,考到710分就足够了,剩下的大量时间应该花在打磨文书和丰富实习经历上。
背景:你区别于他人的“X因素”
这是最能让你脱颖而出的部分。金融硕士申请,尤其看重你的“量化背景”和“实习经历”。
“量化背景”不只是说你修过高数、线代、概率论。你有没有学过Python、R、C++?有没有做过相关的课程项目或研究?这些是申请金融工程、量化金融项目的硬性要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金融工程硕士(MFE),录取的学生几乎人人都会C++和Python。
“实习经历”更是重中之重。一段在知名金融机构(我们常说的“Big Name”,比如高盛、摩根士丹利、中金、中信)的实习,能让你的简历含金量瞬间翻倍。它向招生官证明,你不仅懂理论,还了解这个行业是怎么运作的,并且你对这个行业有热情。如果你想去投行,那最好有投行IBD部门的实习;如果你想做量化,那在对冲基金或券商自营部门的实习会非常加分。
第二步:想去哪儿上班?让职业规划为你导航
这是选校最核心、也最容易被忽略的一步。你未来的职业目标,直接决定了你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项目。咱们把主流的几个方向拆开看。
方向一:投资银行/私募股权 (IBD/PE)
特点:极度看重“Target School”(目标院校)光环,校友网络和地理位置就是一切。
如果你的人生梦想是成为一名Banker,那么你的选校名单上,必须是那些华尔街、伦敦金融城、香港中环叫得上号的学校。因为这些投行只会去固定的几所学校开宣讲会、招实习生,这叫“On-campus Recruiting”。你不在这个圈子里,连递简历的门都摸不到。
美国推荐项目:
- 哥伦比亚大学 MS in Financial Engineering (MSFE):哥大在纽约的地理优势无可匹敌,MSFE项目非常硬核,毕业生是华尔街各大投行S&T和IBD部门的宠儿。根据其2023年就业报告,超过40%的毕业生进入了投资银行,平均起薪加奖金超过15万美元。
- MIT Master of Finance (MFin):名气和实力并存。课程可深可浅,既可以走向硬核的量化岗位,也有大量毕业生进入高盛、摩根士丹利等顶级投行。校友网络遍布全球金融圈。
- 范德堡大学 MS in Finance (MSF):虽然综合排名不如藤校,但在金融圈,Vandy MSF的名声响当当。项目小而精,校友关系极其紧密,在华尔街有“南哈佛”之称,投行就业率极高,是冲击顶尖投行的绝佳跳板。
-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Olin商学院 MSF:同样是投行Target School,尤其在芝加哥和中西部地区有强大的校友网络。其量化金融分支(Quantitative Finance Track)的毕业生也非常受顶级公司欢迎。
英国推荐项目:
- 伦敦商学院 (LBS) Masters in Financial Analysis (MFA):LBS就是为金融而生的。MFA项目为期12个月,课程强度大,校友资源顶级,地处伦敦,进金融城实习、工作近水楼台。毕业生去向基本就是伦敦的各大投行和基金。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LSE) MSc Finance:LSE在金融界的地位毋庸置疑。校友遍布全球各大金融机构。想去伦敦、香港做投行,LSE的招牌绝对好用。2022届毕业生中,有35%进入了投资银行/经纪业务领域。
- 牛津大学 MSc in Financial Economics (MFE):牛津的MFE项目学术要求极高,非常理论化,但“牛津”这个名字本身就是金字招牌。毕业生深受欧洲顶级投行和咨询公司的青睐。
方向二:量化金融/交易 (Quant/S&T)
特点:硬核!硬核!还是硬核!极度看重你的数理、编程能力。项目课程的量化深度、是否为STEM项目至关重要。
想去做Quant,你得把自己当成一个准程序员+数学家。你的选校名单应该瞄准那些以“难”和“硬”著称的金融工程(MFE)或计算金融(MSCF)项目。
美国顶级量化项目(“Quant四大天王”):
- 卡内基梅隆大学 Master of Science in Computational Finance (MSCF):公认的全美第一,计算机神校办的金融项目,课程强度极大,教你用C++从零开始写期权定价模型。毕业生是各大对冲基金和高频交易公司疯抢的对象,比如Citadel, Two Sigma, Jane Street。2023届毕业生平均年薪(含奖金)超过17万美元。
- 巴鲁克学院 CUNY Baruch College Master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 (MFE):性价比之神!虽然学校综合排名不高,但这个MFE项目在华尔街的名声如雷贯耳。地处纽约,学费相对低廉,就业率和薪资水平却能与顶级名校媲美。想做Quant,申它绝对没错。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Haas商学院 Master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 (MFE):西海岸的Quant重镇。项目时长一年,强度极大,非常注重实践。毕业生在西海岸和纽约都有极强的竞争力。
- 普林斯顿大学 Master in Finance (MFin):学术殿堂级的项目,理论深度极强,招生人数极少,申请难度极大。毕业生基本都是人中龙凤,职业发展前景无限。
重要提示:所有想在美国长期发展的同学,请务必关注项目是否是STEM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STEM项目毕业生可以享受长达36个月的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实习期,而非STEM项目只有12个月。这多出来的24个月,意味着你有更多的时间找工作、抽H1B工签,重要性不言而喻。上面提到的绝大多数金融、金工项目都是STEM。
方向三:资产管理/公司金融 (AM/Corporate Finance)
特点:对量化要求相对较低,更看重你对商业、市场的理解。选校范围更广,很多优秀的商学院MSF项目都是不错的选择。
不是所有人都想去高强度的投行或者做烧脑的量化。去基金公司做研究员,或者去世界500强企业做财务分析,也是非常棒的职业路径。
推荐项目:
- 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 McCombs商学院 MSF:德州的明星项目,在能源金融领域尤其强势。背靠德州强大的经济和众多的大公司总部(如戴尔、特斯拉),毕业生在德州和美国南部的就业非常好。
- 南加州大学 Marshall商学院 MSF:地理位置优越,在洛杉矶,无论是娱乐产业金融还是科技金融,都有大量机会。校友网络“Trojan Family”非常强大,在美国西海岸很有影响力。
-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UIUC Gies商学院 MSF:老牌公立强校,工科和商科都非常出色。项目课程扎实,性价比高,校友网络庞大,无论在美国中西部还是回国发展,认可度都很高。
第三步:细节是魔鬼,深挖项目信息
确定了大致方向后,你还要像个侦探一样,去挖掘每个项目的细节。
用LinkedIn“偷窥”校友去向
这是我最推荐的一个方法,比看任何官方就业报告都直观。打开LinkedIn,在搜索栏里输入你的梦中情司,比如“Goldman Sachs”。然后点击“People”筛选,再点击“All filters”,在“School”一栏里输入你想查询的学校,比如“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你会看到有多少LSE的校友正在高盛工作。你可以再换个学校对比一下。这个数字能非常直观地告诉你,这所学校在这家公司的“势力”有多大。校友多,意味着你未来找实习、找工作时,能获得内推和指导的机会就多得多。
扒开课程设置的“糖纸”
别只看项目名字,要去官网仔仔细细地看它的课程列表(Curriculum)。
- 课程硬不硬核?看看数学、编程类的课程占比多少。一个好的量化项目,一定会有随机过程、时间序列分析、机器学习、C++编程等课程。
- 课程灵不灵活?像MIT MFin就提供了极大的选课自由度,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Sloan商学院甚至全校选修各种课程。
- 有没有实践项目?很多项目会设有实践课程(Practicum)或者学生投资基金(Student-managed Investment Fund),让你有机会真刀真枪地管理资金、分析项目,这些都是写在简历上的宝贵经历。
第四步:排兵布阵,打造你的黄金申请组合
现在,你对自己和项目都有了深入了解,是时候制定你的申请名单了。千万别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别天女散花式地海投。一个科学的申请组合应该是“冲刺-匹配-保底”金字塔。
冲刺院校 (Reach Schools)
就是你的梦校,录取难度很高,你的“三维”可能只达到或略低于它们的平均水平。申请这些学校,有点“买彩票”的性质,但万一中了呢?建议选择2-3所。
比如,你的GPA 3.7,GMAT 740,有两段券商实习。那么普林斯顿MFin、MIT MFin、CMU MSCF就可以作为你的冲刺档。
匹配院校 (Match Schools)
这是你申请的主力。你的“三维”和背景与这些学校录取的学生画像高度吻合,你有很大机会被录取。这是你最应该花心思准备文书和面试的学校。建议选择4-5所。
以上面的背景为例,哥大MSFE、范德堡MSF、LSE MSc Finance、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MSF都属于你的匹配档。
保底院校 (Safety Schools)
你的“三维”明显高于这些学校的平均录取标准,拿到offer的概率非常高。保底校不等于差学校,它必须是你愿意去的学校,是你的安全网,保证你不会无学可上。建议选择2-3所。
同样是上面的背景,UIUC MSF、南加大MSF、波士顿大学的MSMF(Mathematical Finance & Financial Technology)都可以作为不错的保底选择。这些项目同样有很好的声誉和就业,只是申请门槛相对友好一些。
好了,说了这么多,其实核心就一句话:选校是一个“向内看”和“向外看”结合的过程。
别再让排名绑架你的思维了。坐下来,认真想一想,你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然后,拿着你的答案,去寻找那个能帮你实现目标的平台。
那个平台,不一定是名气最响的,但一定是最适合你的。去LinkedIn上勾搭几个目标项目的学长学姐,问问他们最真实的就读体验;去参加学校的线上招生说明会,听听招生官对项目的解读。当你做的功课足够多,那个正确的答案,自然会浮现在你眼前。
加油吧,未来的金融精英们!祝你们的申请季,没有焦虑,只有满满的收获和一沓沓拿到手软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