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留学申请 | 写PS | 字数限制 |
个人陈述 | 突出亮点 | 避免啰嗦 |
展示自我 | 精炼表达 | 逻辑清晰 |
去年秋天,我朋友小林在准备申请美国研究生的时候,写了两篇PS,一篇是3000字,一篇是800字。结果他收到了两个录取通知,但只有800字那篇被教授特别关注,说“内容有重点、思路清晰”。这让我意识到,PS不是越长越好,关键是要把最想表达的内容讲清楚。
我曾经看到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申请斯坦福大学的留学生,在PS里用了超过2000字描述自己从高中到大学的经历。招生官看完后说:“内容太泛了,没有核心。”后来他重新调整结构,只保留了最关键的经历和动机,结果成功拿到录取。
很多同学在写PS时会陷入一个误区:以为写得越多就越能展示自己。其实不然,招生官每天要看几十份PS,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简洁有力的表达。比如,一位申请剑桥大学的博士生,原本写了5000字,后来删减到1500字,反而让教授注意到他的研究能力和逻辑思维。
有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如何选择重点。比如,你可能参加过多个社团活动,但真正能体现你能力的可能只有其中一个。与其面面俱到,不如选一个深入讲述。就像一位申请MIT的学生,他在PS里详细描述了一次团队项目,展示了领导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打动了招生官。
另一个重要技巧是使用具体事例来支撑观点。比如,如果你说自己“擅长沟通”,不如直接举例说明你在一次项目中如何协调不同意见,最终达成共识。这样比笼统地说“我善于交流”更有说服力。
语言要尽量简单明了。不要用复杂的句子堆砌词汇,而是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想法。比如,一位申请哈佛大学的学生,原本用了大量专业术语,后来改成口语化的表达,反而让招生官更容易理解他的思路。
写作过程中要不断修改。很多人第一次写完就提交了,其实应该多读几遍,看看有没有冗余的部分。比如,一位申请牛津大学的学生,反复修改了五次,每次删掉一些不必要的内容,最终让PS更加精准。
最后一点很重要,就是不要害怕删减。有时候你觉得必须写进去的内容,其实并不重要。比如,一位申请加州理工的学生,删掉了关于自己兴趣爱好的部分,反而让整个PS更有聚焦感。
如果你现在正在准备PS,不妨先列出所有想说的话,再从中挑选最重要的几个点。然后按照逻辑顺序组织起来,确保每一句话都有意义。记住,好的PS不是写得多,而是写得精。
别让字数成为你的障碍,学会用最短的篇幅说出最想说的话。你会发现,当你真正专注于表达核心时,反而更容易打动招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