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激发兴趣 | 从孩子喜欢的题材入手,避免强迫阅读 |
选书指南 | 结合孩子水平和英国教育资源选择合适书籍 |
培养习惯 | 设定固定阅读时间,创造舒适阅读环境 |
利用资源 | 充分利用图书馆、线上阅读平台和学校推荐 |
家校合作 | 与老师保持沟通,了解孩子阅读进度和兴趣变化 |
英国留学视角:培养孩子阅读力全攻略
当初我刚带孩子去英国留学,晚上总怕他半夜突然抱怨英语太难,学业压力大到受不了。结果让我惊喜的是,他找到了一本自己喜欢的小说《哈利·波特》,一天能读几个小时,完全忘了语言障碍。阅读力一旦建立,孩子自信多了,学习也顺畅了。别看这是小事,放在英国留学环境下,真的是打开语言和学业大门的钥匙。
英国的教育体系非常重视阅读能力。比如像伦敦大学学院(UCL)就经常推荐学生多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并提升学术写作能力。尤其对国际学生来说,语言和文化双重挑战下,阅读力更是不可或缺的技能。
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要从他们喜欢的内容入手。我曾认识一位在曼彻斯特大学读书的中国学生,他的妈妈告诉我,儿子特别喜欢足球,所以她先给他买了很多关于足球历史和球星传记的书。孩子一开始不喜欢读书,但碰到感兴趣的内容后,立刻爱上了翻阅书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迫只会适得其反。
在英国,图书馆资源非常丰富。剑桥大学图书馆每年引入大量新书,并且图书分类明确,方便学生按兴趣和学科查找书籍。家长可以带孩子多去图书馆,感受浓厚的学术氛围。利用图书馆的阅读活动和讲座,也有助于孩子与本地同龄人建立联系,激发他们的阅读动力。
选书时要根据孩子的语言水平和兴趣来挑选。比如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就建议国际学生选读分级阅读书籍,比如Oxford Reading Tree系列,既能逐步提高词汇量,又不会挫伤孩子自信。适合的读物比难啃的书更能培养持续阅读的习惯。
建立固定的阅读时间是关键。我认识的一个在爱丁堡大学读硕士的妈妈,每天都会和孩子约定晚上7点半到8点半是“家庭阅读时间”,无论多忙都不打扰。孩子知道这段时间是专属的“读书时光”,慢慢养成了自觉阅读的习惯。舒适的阅读环境,比如安静的角落和柔和的灯光,也能让孩子更愿意拿起书本。
利用线上资源也很重要。英国很多学校和公共图书馆都有免费的电子书平台,比如BorrowBox,孩子可以随时下载喜欢的电子书,方便又环保。还有像BBC Bitesize这样的学习网站,里面有丰富的阅读练习和理解测试,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
家校合作绝对不能忽视。英国的学校老师一般都会定期给家长反馈孩子的阅读表现和建议。像在布里斯托尔大学附近读书的小朋友,他的妈妈就通过家长会了解到了老师推荐的阅读书单,还和老师沟通帮孩子挑选合适的书。这样孩子在校内外都能得到一致的阅读支持,效果更好。
面对语言挑战,有些孩子会因为生词多或者理解困难失去信心。英国利物浦大学的语言支持中心建议家长多陪孩子一起读,遇到不会的单词可以查词典或者用英语简单解释,避免直接翻译成母语。慢慢孩子会学会猜测词义,培养阅读的自学能力。
学业压力大时,家长要注意不要让阅读变成“任务”。像纽约大学(NYU)提醒国际学生家长,关键是让孩子享受阅读本身,而不是单纯为了考试或完成作业。偶尔让孩子读读漫画、图画书,或者听有声书,也能减轻负担,保持阅读兴趣。
在英国,培养孩子阅读力还意味着帮助他们适应多元文化环境。英国学校经常举办“世界读书日”等活动,鼓励学生分享来自自己国家的故事和书籍。这不仅丰富了阅读体验,还能让孩子自豪于自己的文化背景,增强归属感。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比如每周读完一本英文小说或者完成一定页数,再分享心得。这样不仅能督促孩子坚持,还能增进亲子关系。记得奖赏也很重要,不过别用物质奖励,更多是用夸奖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
英国大学的学习资源中心(Learning Development Centre)有很多关于如何提高学术阅读的指导,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了解这些资源。比如学习如何做笔记、如何快速抓住文章重点,这些都是阅读力升级的关键技能。
别忘了,阅读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留学生家庭来说,孩子在异国他乡遇到各种挑战,良好的阅读能力会成为他们最坚实的后盾。它不仅帮助孩子提升语言,更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适应英国的教育方式。
说白了,别等孩子遇到困难才慌张开始“补课”阅读。早点开始,找对方法,让孩子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和成长。就像我朋友说的,孩子喜欢读书后,英语水平蹭蹭上涨,做作业也更有信心了。留学生活其实没那么难,关键是先把阅读这块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