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转专业 | 选课、成绩提升、申请准备 | 课程匹配度、GPA提升、背景强化 |
港大商科硕士 | 文书写作、推荐信、面试准备 | 突出优势、提前规划、了解项目要求 |
留学生经历 | 适应环境、利用资源、建立人脉 | 不要怕失败、保持积极心态 |
我第一次听说港大商学院的硕士项目,是在UBC读计算机的时候。那年冬天,我在图书馆里翻看留学论坛,看到一个学姐分享她从工程转到商科,最后成功拿到港大录取的故事。她的文字很真实,讲了自己怎么在大二决定转专业,怎么一边修双学位一边准备申请材料,甚至提到她因为没选对课程差点被拒。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原来不是只有“原专业”才能进名校,只要努力,真的可以逆袭。 这种经历对留学生来说特别重要。很多人刚出国时都带着“我要读好专业”的执念,但现实往往更复杂。有些同学发现自己的专业不适合自己,或者想换方向,但又担心转专业太难,影响申请。其实不然,只要你有清晰的目标和执行力,转专业不仅可能,还可能成为你的加分项。 我一开始读的是物理,但总觉得理论太多,缺少实际应用。后来我开始旁听一些商科课程,比如市场营销和数据分析,发现自己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于是我就开始在课程选择上做调整,把原本的物理课程替换成商科相关的。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因为我需要重新安排时间,还要兼顾GPA。不过,我告诉自己,这是一次投资,而不是浪费。 选课是转专业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我当时参考了NYU的课程设置,看看他们有哪些基础商科课程可以作为入门。我发现像“管理学导论”和“经济学原理”这类课,不仅能帮助我理解商科知识,还能为之后的申请打下基础。我还特意找了几门与数据分析相关的课程,因为现在很多商科项目都很看重数据能力。 我的GPA一度很低,尤其是大一时,因为不适应国外的学习方式,加上对专业没有兴趣,成绩一直不好。后来我开始制定学习计划,每天留出固定时间复习,周末去图书馆做练习题。我还加入了学习小组,和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这样不仅提高了效率,也让我更有动力坚持下去。 申请材料是另一个关键环节。我花了很多时间打磨个人陈述,重点突出我的转变过程,以及为什么选择商科。我提到自己如何从物理转向商科,如何通过课程和实习积累经验,最后才申请港大。我还找了几位教授写推荐信,其中一位是教我商科课程的老师,他非常认可我的努力和潜力。 港大的商科硕士申请竞争激烈,但如果你能展示出清晰的职业目标和足够的学术能力,就有机会脱颖而出。我参加了一场线上宣讲会,了解到他们的课程设置和招生标准,还和其他申请者交流经验。这让我更有信心,也明白了提前规划的重要性。 申请过程中最让我紧张的是面试。港大的面试官问了很多关于我的学术经历和职业规划的问题,我提前做了很多准备,甚至模拟了几次。虽然有点紧张,但我尽力保持冷静,表达出自己的热情和决心。结果出来那天,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真的拿到了录取通知。 现在回想起来,整个过程就像一场马拉松,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一次选课、每一份作业、每一个申请材料,都是在为未来铺路。我曾经怀疑过自己,也想过放弃,但每次想到那个在图书馆里看到学姐故事的夜晚,我就告诉自己:只要不停下脚步,总有一天会到达终点。 如果你也在考虑转专业,我想说的是,别害怕改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有人早起步,有人晚出发,但只要方向正确,就不会太晚。港大不是遥不可及的梦,而是你努力后的结果。只要你愿意付出,就一定有机会实现它。 我希望我的故事能给你一点启发。也许你现在还在迷茫,不知道该不该转专业,或者担心自己的背景不够强。但请记住,每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无数次的尝试和坚持。你可以从现在开始,一步步靠近自己的目标。不要等机会来找你,而是你要主动去抓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