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硕士为何难?留学生亲身经历揭秘

puppy

这篇文章通过一位金融硕士留学生的亲身经历,揭示了留学金融专业的挑战与不易。从课程压力大、竞争激烈到实习机会难寻,作者真实分享了自己在学术与职业发展中的困惑与成长。文章不仅展现了金融行业的严苛现实,也鼓励留学生保持坚持与热情,同时提醒大家做好充分准备,理性看待留学与就业的未来。如果你正考虑或正在攻读金融硕士,这篇充满真实感的分享一定会引起你的共鸣。

盘点 步骤 注意点
课程难度高 选修课、小组项目、论文写作 提前预习,合理规划时间
竞争激烈 同学背景强,成绩要求高 保持自信,积极沟通
实习机会少 申请流程复杂,岗位有限 多渠道寻找,积累经验

去年秋天,我站在多伦多的街头,看着UBC校园里匆匆走过的同学们。他们穿着西装,拿着笔记本电脑,一边走一边打电话,像是在赶一场重要的会议。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正身处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界——金融硕士的留学生活。

我在UBC读金融硕士的时候,每周都要上至少四门课。最让我头疼的是《公司金融》这门课,教授是华尔街出身的,讲课时经常用一些复杂的模型和案例,我们这些刚接触金融的学生根本跟不上节奏。有一次期中考试,全班平均分只有65分,而他给的A级分数要75分以上。

不仅是课程压力大,竞争也特别激烈。我的同学里有来自哈佛、MIT的,也有在投行工作过几年再回来读书的。每次小组作业,我都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有一次做市场分析报告,我们组里有三个同学都是金融背景,而我之前学的是经济学,面对那些专业术语和数据模型,真的有点不知所措。

实习机会更是难找。我申请了十几份实习,最后只拿到了一家本地小公司的暑期助理职位。那家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给了我很多实际操作的机会。比如,我参与了一个股票投资组合的构建,从研究行业趋势到选择具体股票,整个过程让我对金融市场的运作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美国的金融硕士申请竞争也非常激烈。我在NYU申请的时候,发现他们的录取率不到20%。而且,除了GPA和GRE,学校还特别看重实习经历和推荐信。我有一个朋友,GPA很高,但因为没有相关实习,最终没被录取。这也让我明白,光靠成绩是不够的。

在加拿大,留学生找工作需要考虑移民政策。像安省的毕业生工签(PGWP)最长可以拿三年,但如果你想留在加拿大,最好还是先拿到一份正式的工作。我有个同学,毕业之后找了三个月才找到第一份工作,期间几乎每天都在投简历。

说实话,金融硕士真的不容易。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学会了坚持和适应。现在的我,已经能在课堂上自信地发言,在实习中独立完成任务,甚至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方向。

如果你也在考虑读金融硕士,或者正在读,我希望你能做好心理准备。不要怕困难,也不要轻易放弃。金融行业很残酷,但只要你愿意努力,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最重要的是,别把留学当成一条捷径。它是一次成长的机会,也是一场自我探索的旅程。无论结果如何,你都会收获很多。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9031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