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 超市购物 | 选择离校近的超市,如Tesco、Sainsbury's | 注意保质期,避免浪费 |
| 外卖平台 | 使用Just Eat或Deliveroo下单 | 关注折扣活动,节省开支 |
| 校园食堂 | 利用学校提供的餐卡系统 | 提前查看菜单,避免排队 |
| 自己做饭 | 购买基础食材,如米、面、蔬菜 | 合理规划饮食,减少浪费 |
刚到英国时,我第一次去超市买菜,手里拎着一堆东西,却不知道怎么下手。站在冷柜前,看着一排排包装精美的食品,我完全不知道哪一个是适合自己口味的。那时候,我连煮个鸡蛋都要查教程,更别提做一顿完整的饭了。
其实很多留学生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吃饭问题看似简单,但对初来乍到的我们来说,却成了最难的挑战之一。不是因为没有食物,而是因为不知道该吃什么、怎么吃、在哪里买才划算。而且,预算有限的情况下,还容易浪费。
在伦敦大学学院(UCL)读书的李同学就曾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他一开始每天都在便利店买三明治,结果一个月下来,不仅花费巨大,还吃腻了。后来他学会了去超市批量采购,还开始尝试自己做饭,这才真正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英国有许多大型连锁超市,比如Tesco、Sainsbury's和Asda,它们通常会开设在学校附近,方便学生购买日常用品。像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的学生,就可以在学校的周边找到这些超市,既省时间又省钱。
在纽约大学(NYU)学习的王同学告诉我,他在美国的时候也经常去超市采购,但到了英国后,他发现这里的超市种类更多,价格也更实惠。他现在每周都会去一次超市,买一些基本食材,比如鸡蛋、牛奶、面包和蔬菜,这样既能保证营养,又不会太麻烦。
除了超市,外卖平台也是留学生解决吃饭问题的好帮手。Just Eat和Deliveroo是英国最常用的外卖平台,很多餐厅都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下单。如果你住在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可以试试用Just Eat订一份本地特色菜,既方便又能尝到地道的味道。
不过,外卖虽然方便,但也容易让人陷入“吃太多”的误区。我在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的朋友小张就曾经因为频繁点外卖,导致体重增加,还花了不少钱。后来他学会了控制点餐频率,只在忙碌的时候才点外卖,平时尽量自己做饭。
校园食堂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很多大学都有自己的食堂,提供多样化的餐食,价格也相对便宜。像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食堂就有多个档口,从意大利面到中式炒饭应有尽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不过,校园食堂也有它的局限性。有些学校食堂的开放时间比较固定,如果上课时间不规律,可能很难赶上。这时候,提前了解食堂的营业时间就很重要了。比如在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食堂一般会在早上7点开门,晚上8点关门,所以要根据自己的日程安排好。
自己做饭不仅能节省开支,还能更好地控制饮食。刚开始可能会觉得麻烦,但只要掌握了一些基本技巧,就会变得轻松很多。比如学会如何快速切菜、如何搭配食材,或者如何利用冰箱里的剩余食材做一顿美味的饭菜。
我在诺丁汉大学(University of Nottingham)的同学小林就是个做饭高手。她每次去超市都会买一些基础食材,然后根据当天的灵感做不同的菜。她还会把剩下的食物做成汤或者炖菜,既环保又好吃。
合理规划饮食预算也是关键。英国物价虽然不算特别高,但长期下来,一笔笔开销加起来也不少。建议大家每个月设定一个饮食预算,然后根据预算去选购食材。比如,你可以先列出一周需要的食材清单,再根据价格挑选合适的商品。
另外,注意食物的保质期也很重要。很多留学生在第一次买菜时,可能不太清楚如何判断食物是否新鲜。比如,蔬菜要选颜色鲜艳、没有腐烂的;肉类要检查是否有异味;乳制品要看生产日期。养成这个习惯,能有效避免浪费。
在英国留学,吃饭不仅是生存问题,更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关系到你的健康、心情和生活质量。不要让吃饭成为你适应新环境的障碍,而是把它当作一种探索和享受。
希望这篇指南能帮你找到属于自己的吃饭方式。不管是超市购物、外卖点餐,还是自己下厨,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毕竟,吃得开心,才能过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