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 物理、数学、历史、地理 | 理解教材、多写多练、积累词汇 | 适应全英文环境,注重表达能力 |
去年秋天,我认识了一个在温哥华读A-Level的中国学生小林。他高考成绩很好,数学和物理都特别强。可到了英国,他第一次考试就挂了物理。不是题目太难,而是他完全看不懂课本里的专业术语。老师讲完课,他只能坐在教室里发呆。那会儿他才意识到,自己以前学的都是中文教材,现在面对的是全英文的课程,光有基础还不够。
很多留学生一开始以为,只要国内成绩好,国外也一定能轻松应付。但现实是,A-Level的课程设计和考试方式和国内完全不同。比如物理,虽然公式和概念差不多,但考试要求用英语分析问题,写出解题过程。对于习惯做选择题的学生来说,这种写作型考试简直是噩梦。
UBC(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有个项目叫“国际学生支持计划”,专门帮助来自亚洲的学生适应学术环境。他们发现,很多中国学生在物理课上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思路。有一次,一个学生把一道力学题算得完全正确,但因为英文描述不清,结果被扣了很多分。这说明,语言不只是门槛,更是影响成绩的关键因素。
数学虽然看起来比物理简单,但同样面临语言挑战。比如,A-Level数学考试中有很多应用题,需要学生理解题目背景并进行推理。有些题目描述很抽象,比如“求函数在某个区间内的最大值”,如果对英文学术术语不熟悉,学生可能会误解题意,导致答案错误。
NYU(纽约大学)的国际学生服务中心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中国留学生觉得历史课最难。原因很简单:历史课不仅要求记忆知识点,还需要写论文、分析史料、提出观点。而国内的历史考试大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学生很少练习写长篇论述。当他们第一次面对一篇500字的历史分析时,往往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地理课也是类似的问题。它不像国内考试那样只考背诵,而是要结合图表、数据、案例来分析。比如,在A-Level地理中,学生需要分析某地区的人口迁移趋势,并结合经济、政策等因素进行解释。这对习惯了应试教育的学生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其实,这些学科的难点并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学习方式和表达方式的转变。国内的考试更注重结果,而A-Level更重视过程和逻辑。比如,物理考试中,即使答案正确,但如果解题步骤不清晰,分数也会大打折扣。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懂,还要能清楚地表达出来。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我建议大家从日常练习开始。每天花半小时阅读英文教材,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遇到不懂的词汇,立刻查词典并记录下来。写作方面,可以找一些范文模仿,看看别人是怎么组织语言和结构的。同时,多参加课堂讨论,锻炼口语和思维表达。
如果你正在准备A-Level,别怕困难。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很多同学都经历过类似的挣扎,最后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关键是不要放弃,也不要急于求成。慢慢调整学习方式,找到节奏,你会发现,那些曾经让你头疼的科目,其实也没那么可怕。
留学路上没有捷径,但总有一些经验可以借鉴。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少走弯路,早点适应海外学习的节奏。记住,每一次努力都不会白费,它们终将变成你未来成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