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 大一 | 了解留学流程,规划选校 | 避免盲目跟风,提前做调研 |
| 大二 | 准备标化考试,积累课外活动 | 尽早考出理想成绩,不要拖延 |
| 大三 | 撰写文书,联系推荐人 | 提前准备,避免临时抱佛脚 |
| 大四 | 提交申请,关注截止日期 | 仔细核对材料,别漏掉细节 |
去年夏天,我收到一封邮件,是纽约大学(NYU)的录取通知。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在刷手机看申请进度,生怕错过什么重要信息。其实早在大二的时候,我就开始为申请做准备了。但当时我对时间线一点都不清楚,差点错过了关键节点。
像UBC(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这样的学校,每年秋季都会开放申请,但很多学生直到大三才开始准备,结果发现名额已经满了。这不是个例,很多留学生都因为时间安排不当而错失机会。
标化考试是申请的重要环节。比如SAT或者ACT,很多同学在高二就报名了,但真正考试的时间却拖到高三,导致复习时间不够。以美国大学为例,他们的申请截止日期通常在12月或1月初,如果考试成绩还没出来,就会影响整个申请进程。
文书写作需要足够多的时间打磨。如果你等到最后一个月才开始写,那就太晚了。像斯坦福大学(Stanford)的文书要求非常严格,每一篇都要反复修改才能达到标准。提前规划,才能写出更高质量的内容。
推荐信也是关键之一。很多人以为只要找老师写一封就行,其实不然。有些学校要求两封推荐信,而且最好是由熟悉你的教授来写。比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他们特别重视推荐信的质量,所以早点和老师沟通很重要。
每个学校的申请截止日期都不一样。有些是早申(Early Decision),有些是常规申请(Regular Decision)。比如哈佛大学(Harvard)的早申截止日期是11月1日,而耶鲁大学(Yale)则是11月15日。如果不了解这些时间点,就很容易错过。
有时候大家会忽略一些细节,比如申请表填写错误、推荐信没按时提交、成绩单没寄送等。这些问题看似小,但一旦出现,可能直接导致申请失败。比如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就曾因申请材料不全而拒绝了一些学生。
还有就是关于签证和住宿的问题。很多学生在拿到录取后才开始考虑这些,结果到了美国才发现问题一堆。比如纽约大学(NYU)的宿舍申请截止日期比申请截止日期还早,如果你没及时申请,可能会被分配到很远的地方。
建议你从大一开始规划,不要等到最后一刻才动手。比如可以先确定自己感兴趣的学校和专业,然后根据目标学校的要求一步步推进。这样就不会觉得压力太大,也能更有条理地完成申请。
记住,时间不是用来浪费的,而是用来积累经验和提升自己的。只要你能合理安排好每一个阶段,离梦想的学校就会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