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 马来西亚留学生在华生活 | 课堂学习、课外活动、饮食适应、文化融合 | 语言差异、社交习惯、节日庆祝、政策了解 |
我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坐了整整24小时的飞机,落地北京那天,天还黑着。行李箱重得像装了石头,手机导航里显示“您已到达首都国际机场”,可我完全不知道接下来该去哪儿。那时候我有点慌,但也在想:这大概就是留学的意义吧,从陌生到熟悉,慢慢找到自己的节奏。 我叫阿明,是马来西亚人,现在在北京的一所大学读书。我的学校不是UBC或者NYU,而是一所普通的国内高校,但我在这里过得挺充实。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中国的日常生活,希望对正在考虑来中国留学的马来西亚同学有帮助。 每天早上七点,我都会被闹钟吵醒。然后我会洗漱,吃个简单的早餐,通常是豆浆配油条。有时候我会去学校的食堂,那里的菜种类多,价格也便宜。我特别喜欢他们的煎饼果子,每次都能让我吃得饱饱的。 课堂学习是我每天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学校的课程安排比较紧凑,一周要上五天课,每天至少四节课。老师讲课很认真,我也尽量跟着听。不过有时候还是会觉得有点难,特别是英语授课的课程,因为有些专业术语我还不太熟悉。我经常会在课后找同学帮忙解释,或者自己查资料。 除了上课,我还参加了一些课外活动。比如学校的摄影社团,还有志愿者活动。有一次我去社区做义工,帮老人们打扫卫生,还陪他们聊天。那段时间我觉得自己真的融入了这里的生活,不再是那个刚来时只会说“你好”的外国人。 饮食方面,我一开始不太习惯。马来西亚的菜偏辣,而中国的菜口味比较清淡,刚开始吃不惯。后来我开始尝试不同的菜系,比如川菜、粤菜、湘菜,慢慢发现其实也很美味。现在我已经能自己下厨了,虽然做的菜可能不够好吃,但至少能填饱肚子。 和中国同学相处是我的一大收获。起初我有点担心会不会被排挤,但事实证明他们都很友好。我们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参加活动。有一次我们班组织了一次郊游,大家一起去爬山,玩得很开心。那次经历让我觉得,朋友之间的距离其实并不远。 文化适应是一个慢慢的过程。我一开始对中国的一些习俗不太了解,比如怎么打招呼、怎么表达感谢。后来我学会了用“谢谢”、“不客气”这些基本的礼貌用语,也学会了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这些小细节让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个“本地人”。 节日庆祝也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春节、中秋节、端午节,这些都是我第一次在中国过。春节的时候,我和同学们一起包饺子,看春晚,还收到了红包。中秋节我们去了学校的操场,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那种感觉真的很特别。 留学不只是学习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以前总觉得国外生活会很自由,但真正来了之后才发现,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都需要自己去面对。比如选课、交房租、买菜,这些小事都让我学到了很多。 对我来说,留学最大的挑战不是语言,而是如何让自己变得独立。以前在马来西亚,很多事情都是爸妈帮忙处理,但在外面,我必须自己解决问题。这种变化让我成长了很多,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每一天。 如果你也在考虑来中国留学,我想说的是,不要害怕困难,也不要急于求成。慢慢来,你会发现这里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美好。也许一开始你会感到孤单,但只要你愿意去接触、去交流,总会有人愿意陪你一起走这段路。 最后我想说,留学不是一条容易的路,但它一定是一段值得回忆的经历。无论你来自哪里,只要用心去感受,一定能在这段旅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希望你们都能勇敢地迈出这一步,迎接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