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证件 | 护照、签证、录取通知书、I-20表格(美国)、学生卡等 | 复印件、电子版备份,避免遗失 |
衣物 | 根据目的地气候准备,建议带保暖外套和轻便衣物 | 别忘带换洗衣物,尤其第一次出国 |
电子设备 | 手机、充电器、转换插头、笔记本电脑 | 检查电压是否适配,记得带转换插头 |
药品 | 常备药、过敏药、感冒药,最好有中文说明书 | 不要带管制药物,注意海关规定 |
生活用品 | 洗漱用品、拖鞋、衣架、收纳袋 | 部分物品可以到当地买,但出发前先带一些 |
你有没有想过,第一次出国的时候,行李箱里装满了东西,结果到了机场才发现有些东西根本用不上?或者因为没带重要证件,差点错过了航班?这可不是小问题。我有个朋友,去年去UBC读书,出发前只带了护照和机票,结果在机场被工作人员拦下,说他没有I-20表格,差点无法登机。后来才明白,证件比什么都重要。
很多留学生以为行李只是装衣服和日用品,其实它更像一个“生存包”。比如去NYU的同学,纽约的天气变化大,早晚温差明显,如果只带了短袖,可能很快就会感冒。还有人出发前没带转换插头,到了宿舍发现手机充不了电,只能临时找同学借,真的挺尴尬。
证件是最重要的部分。护照必须随身携带,签证也要放在显眼的位置。如果你去的是美国,I-20表格是必须的,学校会提前发给你。有些同学把I-20打印出来,还做了塑封,这样不容易弄脏或丢失。另外,录取通知书和学生卡也要带着,有时候会被要求出示。
衣物搭配要讲究。不同国家的气候差异很大,比如去澳洲的学生,冬天可能需要厚外套,夏天则适合轻便衣物。有人去加拿大读研,出发前只带了几件衬衫,结果在多伦多的冬天冻得不行。建议带上几件保暖的衣服,再加一两件薄外套,应对温差。
电子设备不能少。手机是联系家人和学校的工具,充电器和数据线也必须带。很多人忽略了转换插头,尤其是从中国出发的同学,国内是220V,而欧美国家是110V,不带转换插头就用不了电器。另外,笔记本电脑也很重要,上课、写作业都离不开。
药品也是必备品。有些人出国后才发现自己对某些食物过敏,或者容易感冒。建议带一些常用药,比如退烧药、感冒药、止痛药,甚至胃药。如果有长期服用的药物,一定要带够量,并且保留中文说明书,方便海关检查。
生活用品方面,洗漱用品可以带一些,但有些国家的酒店不提供牙刷、牙膏,所以最好自己带。拖鞋、衣架、收纳袋也能帮上大忙。有人第一次出国,行李箱塞得满满当当,结果到了宿舍发现没什么地方放,最后只能把东西堆在地上。
海关规定要了解清楚。每个国家的入境政策不同,比如美国不允许携带某些食品,澳大利亚禁止带水果和肉类。有人带了家乡的特产,结果被没收,浪费了时间和金钱。出发前一定要查清楚目的地国家的海关规定,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行李限额也要注意。不同航空公司的行李重量限制不同,比如国航一般允许20公斤,超过的话要额外收费。有人因为没算好行李重量,到了机场才发现超重,不得不重新打包,耽误了时间。建议提前称重,合理分配物品。
行李打包技巧很重要。使用真空压缩袋能节省空间,折叠衣物比卷起来更整齐。有人用收纳袋分门别类,比如内衣、袜子、鞋子分开装,这样找东西更快。还有人把重要物品放在随身包里,避免行李丢失时手忙脚乱。
出发前检查一遍。看看证件是不是都带齐了,电子设备有没有充电,药品有没有带够。有人出发前太匆忙,结果到了机场才发现忘了带身份证,只能跑回家里拿。这种经历真的很让人头疼。
行李不只是装东西的箱子,它关系到你的出行体验。带对了,就能安心开始新生活;带错了,可能会影响学习和生活。别等到出了问题才后悔,出发前多花点时间整理行李,比在路上折腾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