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野到没朋友的Essay题目 | 跳出常规,尝试创意选题 | 确保逻辑清晰,避免跑题 |
真实经历与想象力结合 | 从自身出发,加入虚构元素 | 保持文章温度和态度 |
不同学校风格差异 | 了解目标院校写作偏好 | 适当调整语言和结构 |
记得刚到UBC那会儿,我被老师布置了一个特别“野”的Essay题目:《如果我是冰箱里的便当》。当时我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但后来发现这其实是想让我们用更生动的方式表达对异国生活的感受。这种题目虽然听起来有点离谱,但它真的能激发我们去思考、去表达,甚至在不经意间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
很多留学生都遇到过类似的困境——选题太普通,写起来没意思,结果分数也不理想。其实,有时候换个角度,反而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声音。比如NYU的课程就鼓励学生用非传统方式来表达观点,像“我如何在异国独自生活三个月”这样的题目,表面上看像是记流水账,但如果用心写,就能把一段孤独的日子变成有深度的故事。
别小看这些看似荒诞的题目,它们背后往往藏着一个重要的目的:让你跳脱出常规思维。在UCLA,有些教授会故意给出一些不寻常的题目,目的是看看学生能不能在有限的框架里做出创新。如果你能写出一篇既符合要求又充满个性的文章,那绝对是加分项。
举个例子,有个同学在写申请材料时选择了“如果我是图书馆的书”,结果他从书的角度出发,描述了在图书馆中看到的各种故事和人情冷暖。这篇文章不仅让招生官印象深刻,还让他成功拿到了奖学金。这种选题虽然很“野”,但正是因为它独特,才容易让人记住。
当然,不是所有题目都适合你。比如如果你申请的是商科专业,那可能需要更严谨的逻辑和数据支持。这时候,你可以尝试在保持专业性的基础上加入一点创意。比如写一篇关于“我如何在异国适应商业环境”的文章,可以加入一些幽默或个人经历,让文章更有温度。
还有一些学校,比如剑桥大学,他们的Essay题目通常比较抽象,像“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自由?”这类问题。这类题目看似无从下手,但其实给了你很大的发挥空间。只要你能围绕主题展开,并且有明确的观点,就一定能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声音。很多人觉得Essay必须正式、严肃,其实不然。只要是你真实的经历和想法,哪怕用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也能打动读者。比如有个朋友写了一篇关于“我在纽约街头卖艺”的文章,虽然内容很接地气,但因为写得真实有趣,最终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别怕挑战那些“野”的题目。它们可能一开始看起来很难,但一旦开始写了,你会发现其实挺有意思的。而且,写这类文章的过程本身就是在训练你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当你把注意力放在内容上,而不是纠结于形式时,你会发现写作其实可以很自由。
最后想说的是,不要被所谓的“标准答案”限制住。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你的故事也许就是别人一直在寻找的答案。勇敢地去写,去表达,你会发现Essay不只是作业,它也可以是展示你个性和才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