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Uber、Citymapper等 | 下载App、叫车、付款 | 认准正规车辆、避免被宰 |
街头拦车 | 在指定区域、挥手示意 | 避免深夜单独出行 |
出租车计价 | 起步价+里程费,夜间加价 | 提前确认价格、使用信用卡 |
记得我第一次到英国的时候,因为对当地的交通方式不太熟悉,差点错过了学校的迎新活动。那天早上我站在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门口,手里拿着行李,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心里直打鼓。我原本以为打车和国内一样,直接拦一辆车就行,结果发现情况完全不同。后来才知道,英国的打车方式和国内确实有很多不同,而且如果不了解清楚,很容易遇到麻烦。
在国内,我们通常会用滴滴或者高德地图叫车,手机一点就能搞定。但在英国,常见的打车软件有Uber、Citymapper,还有本地的Taxi App。比如,在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读书的同学,很多人会用Uber,因为它覆盖范围广,而且价格相对透明。不过要注意的是,Uber在英国的运营模式和国内略有不同,司机是独立承包商,不是公司员工,这一点可能会影响你对服务质量和安全性的判断。
如果你不想用App,也可以在街上拦车。但这里有个小技巧:英国的出租车通常是黑色的,车牌上有“TAXI”字样,而普通的私家车不会这样。比如在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很多学生会在学校附近的步行街附近拦车,但一定要看清车牌和司机是否正规。有一次,一个同学误以为一辆普通车是出租车,结果被多收了钱,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出租车的计价方式也和国内不一样。国内的出租车一般按起步价加每公里收费,而英国的出租车除了基础费用外,还会根据时间段和路况调整价格。比如在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附近,晚上10点之后打车可能会额外收取“夜间附加费”。如果不知道这些规则,很容易被“宰客”。建议大家在上车前先问清楚价格,或者使用Uber等App,价格更透明。
另外,英国的出租车司机大多不讲中文,所以沟通可能会有些困难。如果你是第一次去英国,最好提前准备一些常用语,比如“Can you take me to...?”或者“Is this the right way?”。比如在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学生,就经常需要向司机说明具体地址,有时候因为发音问题会被误解,导致绕路。所以,尽量把目的地写在纸上或者用Google Maps展示给司机看。
省钱也是一个重要的点。英国的打车费用普遍比国内高,尤其是在大城市。比如在伦敦,从市中心到希思罗机场(Heathrow Airport)的出租车费用可能高达50英镑以上,而Uber的价格也会因时段波动。为了节省开支,可以考虑使用公共交通,或者拼车服务。比如在谢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Sheffield),有些学生会和同学一起叫一辆Uber,分摊费用,这样既方便又划算。
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留学生初到异国他乡,对环境不熟悉,更容易成为目标。比如在布里斯托尔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附近,有一些地区治安较差,晚上最好不要单独打车。如果必须晚上出行,可以选择Uber的“Safe Ride”功能,或者叫朋友陪同。此外,确保手机电量充足,随时能联系到家人或朋友。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是支付方式。虽然很多出租车支持信用卡,但有些司机只收现金。比如在诺丁汉大学(University of Nottingham),有的出租车司机只接受现金,这就要求你在打车前准备好零钱。如果临时没有,可能会被拒载,影响行程。所以,建议每次打车前先确认支付方式,避免尴尬。
其实,打车只是留学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但它直接影响你的生活便利程度。无论是上课、购物还是参加活动,掌握正确的打车方式能让你少走弯路,省心不少。就像我在英国的第一年,因为不懂规则,浪费了不少时间,也多花了钱。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早点了解这些信息,生活肯定会轻松很多。
希望这篇攻略能帮到即将出发的你。别觉得打车是小事,它真的能影响你的留学体验。记住,提前准备,多问多查,总比事后后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