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奖学金不是唯一出路 | 兼职、助学金、自我管理 | 合理规划、积极寻找资源 |
博士阶段是成长过程 | 调整心态、提升能力 | 经济压力不等于放弃 |
实用建议帮助行动 | 明确目标、保持信心 | 不要被外界定义 |
去年冬天,我在温哥华的图书馆里一边写论文一边看手机,突然收到一条消息:“你申请的奖学金没通过。”那一刻,我愣住了。我花了半年时间准备材料,以为终于能松口气了,结果却像被泼了一盆冷水。
当时我正在UBC读心理学博士,虽然学校提供了一部分资助,但远远不够。我每天在实验室待到很晚,周末还要去附近超市打工。记得有段时间,我连吃饭都得算着钱。那段时间,我常常想:如果没奖学金,是不是就该放弃读博?
后来我才明白,奖学金只是其中一种选择,而不是唯一出路。我开始尝试不同的方式来维持生活。比如,在学校的教学助理岗位上帮忙批改作业,或者去附近的社区中心做志愿者。这些经历不仅让我赚到了一些生活费,也让我更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兴趣。
在纽约大学(NYU)读书的朋友小林也有类似的经历。她申请了很多奖学金,但最终只拿到部分资助。她没有气馁,而是主动联系导师,争取更多的助教机会。她还利用学校提供的助学金,减轻了生活负担。她说:“有时候,机会不是等来的,而是自己争取来的。”
很多留学生可能觉得,没有全额奖学金就无法完成博士学业。其实不然。我认识很多同学,他们靠兼职、助学金和自我管理,一样把博士读完了。关键在于怎么安排时间和精力。
我曾经在学期初制定了一份详细的生活预算。每天的开支都要记录下来,看看哪些地方可以节省。比如,我尽量自己做饭,减少外卖;用学生折扣买书,省下不少钱。这种习惯让我在经济压力下也能保持稳定的学习状态。
除了经济上的管理,心理上的调整也很重要。读博本身就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很多人在初期会感到焦虑,尤其是当资金不足的时候。但我觉得,与其担心未来,不如专注于当下能做的事情。
我有个朋友在斯坦福大学读计算机博士,他一开始也没有奖学金。但他很快找到了一份远程编程的工作,既不影响学业,又能补贴生活。他说:“只要愿意动脑筋,总能找到办法。”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
留学生的身份本身就有很多资源,比如学校的职业发展中心、校友网络、政府的留学支持政策等等。我曾经参加过几次学校的就业讲座,了解到很多关于兼职和实习的信息。这些信息对我来说非常有用。
有时候,我们会被“必须拿奖学金才能读博”的想法困住。但现实是,很多博士生都没有全额资助。关键是要学会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读博的过程不只是学术上的挑战,更是对个人能力的全面锻炼。我从一个不太会安排时间的人,变成了一个能平衡学习和生活的高效者。这段经历让我更加自信,也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坚持。
如果你正在考虑读博,别让奖学金成为你的障碍。它只是一个选项,而不是唯一的答案。你可以通过兼职、助学金、自我管理等方式,一步步走下去。
我建议大家多和学长学姐交流,听听他们的经验。也许他们会告诉你,有些事看起来很难,但其实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只要你愿意尝试,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
最后,我想说,读博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无论有没有奖学金,只要你是真心热爱学术,就值得继续走下去。别怕困难,别怕失败,你已经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