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本科逆袭港中文心理学硕士

puppy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位金融专业本科生如何通过自我探索与努力,成功逆袭进入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硕士项目的故事。作者分享了自己从对心理学的初识到深入学习的心路历程,以及在跨专业申请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收获。文章鼓励更多留学生勇敢追寻自己的兴趣,不被专业背景所限制,同时提供了实用的申请建议和心态调整方法,充满正能量与真实感,适合正在考虑转专业或留学的同学阅读。

盘点 步骤 注意点
金融本科转心理学硕士 自我探索、选校、准备材料、申请 跨专业优势、学术背景补足、推荐信质量
港中文心理学硕士 研究方向匹配、课程设置、导师资源 语言成绩、科研经历、个人陈述
留学政策变化 签证政策、奖学金机会、就业支持 提前规划、关注官方信息、多渠道咨询

去年秋天,我在UBC的图书馆里翻着一本《心理学导论》,窗外是温哥华的秋日阳光。那时候我刚读完金融学大二,正考虑要不要继续读研。说实话,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和心理学扯上关系。但就在那本书里,我第一次看到“认知行为疗法”这个词,好像突然被点亮了。

我从小就对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很感兴趣。小时候看电视剧,总喜欢分析角色的心理动机。后来在大学里,虽然学的是金融,但我总是忍不住去旁听心理学课程。有一次,我在NYU的公开课网站上看到一个关于情绪调节的讲座,讲得特别生动,让我意识到自己可能真的适合这个领域。

当时我并不确定自己能不能申请到心理学硕士。毕竟金融和心理学差距挺大,很多学校都要求有相关背景。但我不甘心就这样放弃。我开始在网上查找资料,发现像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港中文(CUHK)这样的学校,其实对跨专业的学生也比较开放。

我先从了解港中文的心理学硕士项目开始。他们的课程设置很全面,包括认知、发展、临床等多个方向。而且他们特别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会有实习或者研究项目的机会。这对我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我想真正做点事情,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

接下来我需要补足自己的学术背景。我找了一些在线课程,比如Coursera上的《心理学入门》和《统计学基础》,还报名参加了几个线上研讨会。这些经历让我对心理学有了更系统的理解,也让我在申请时更有底气。

我还在网上找到了一些成功案例,有人是从工程专业转来的,有人是商科出身,但最后都拿到了录取。这让我觉得,只要努力,跨专业不是不可能。我开始整理自己的经历,把那些和心理学相关的部分都列出来,比如我参加过的社团活动、写过的研究论文,甚至是我曾经帮朋友分析情绪问题的小故事。

写个人陈述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思考自己为什么想转专业。我不想只是说“我喜欢心理学”,而是要讲清楚我的转变过程。我提到自己在金融学习中感到迷茫,然后通过接触心理学逐渐找到方向。这种真实的情感表达让招生官更容易感受到我的热情。

申请过程中最难的部分可能是语言考试。港中文要求雅思7.0,写作和口语要7.5。我之前英语成绩一般,所以花了整整三个月刷题,还报了一个口语辅导班。最后拿到7.5分的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做到了。

在准备推荐信的时候,我找了几位教授帮忙。其中一位是我在金融课上的导师,他虽然不懂心理学,但他知道我做事认真、有毅力。他说:“你一直很努力,如果真的想换方向,我会支持你。”这句话让我特别感动。

拿到录取通知那天,我激动得差点跳起来。港中文的心理学硕士项目不仅认可了我的努力,还给了我一个全新的开始。现在回想起来,那段跨专业申请的过程虽然辛苦,但真的值得。

如果你也在犹豫是否要换专业,不妨想想:你有没有什么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有没有什么让你兴奋的事情?不要被现在的专业限制住,有时候换个方向,反而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别怕困难,别怕失败。只要你愿意尝试,就有可能实现梦想。留学不是一条固定路线,而是一次探索自我的旅程。希望你能勇敢迈出第一步。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4618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