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 三所英国大学禁止efer | 了解政策、与导师沟通、寻找替代资源 | 避免作弊、遵守学术规范、保持学习独立性 |
记得我刚到英国时,第一次交作业,老师说“你这篇作文太完美了,像是AI写的”。我听了有点慌,后来才知道是因为我用了efer的写作功能。当时觉得这玩意儿真方便,能帮我检查语法、改写句子,甚至还能帮我写段落。
但有一天,我在学校论坛上看到消息,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都开始限制学生使用efer了。我当时就愣住了,怎么好用的工具突然被禁了?后来才明白,这其实是出于维护学术诚信的考虑。
其实不只是牛津和剑桥,最近伦敦大学学院(UCL)也发布了类似的通知。他们明确表示,efer的自动答题功能已经严重违反了学校的学术诚信规定。很多留学生在做作业或者考试时,会直接复制efer给出的答案,这种行为被校方视为作弊。
我记得有位同学在课堂上提到,他有一次考试前特别紧张,就打开了efer,结果系统居然帮他生成了一整套答案。他说自己只是想“看看思路”,但后来老师发现后,直接给了他一个不及格。这个例子让我意识到,看似简单的工具,也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不只是英国,美国的一些大学也在关注这个问题。比如纽约大学(NYU)就曾公开警告学生,不要依赖任何可以提供答案的软件。他们的说法是:“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真正掌握知识。”这句话让我很受触动。
有些学生可能觉得,反正老师不会查得那么细,偷偷用一下也没关系。但现实是,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加强监控,比如通过论文查重系统,或者考试时要求学生不能使用任何电子设备。一旦被发现,后果可能比想象中严重得多。
如果你现在还在用efer,建议先去查看你所在学校的官方通知。大多数大学都会在官网或邮件里说明哪些工具是允许的,哪些是禁止的。比如曼彻斯特大学就在官网上列出了所有不被认可的学习辅助软件。
如果学校确实禁止了efer,也不要着急。你可以尝试其他方法来提升英语能力。比如多看英文原版书籍,参加语言辅导课程,或者找语伴练习口语。这些方式虽然慢一点,但效果更扎实。
最重要的是,别把学习当成一场“捷径游戏”。真正有用的知识,是要靠自己一步步积累起来的。那些看起来能帮你“走捷径”的工具,也许会在关键时刻让你陷入麻烦。
如果你现在还对efer有依赖,不妨试着放下它,看看自己能不能独立完成任务。你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潜力远比想象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