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NTO到藤校,我走了多远?

puppy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从INTO课程起步,最终成功进入常春藤盟校的留学故事。作者分享了自己在INTO的学习经历、适应海外生活的过程以及如何通过努力和规划实现学业目标。文章不仅展现了留学路上的挑战与成长,也传递出坚持与自信的重要性。对于正在准备留学或处于过渡阶段的同学们来说,这是一篇充满鼓励与实用经验的真实分享,让人感受到希望与力量。

盘点 步骤 注意点
INTO课程 选择合适的桥梁课程 了解目标院校的录取要求
适应海外生活 参加校园活动、结交朋友 保持开放心态,接受文化差异
学术提升 认真完成课程作业和考试 积极与教授沟通,寻求帮助
申请藤校 准备个人陈述和推荐信 突出自己的成长和成就

去年冬天,我坐在纽约大学(NYU)图书馆里写论文,窗外下着雪。那时候我突然想起自己第一次踏上加拿大土地时的情景——手里攥着INTO课程的录取通知书,心里满是忐忑。当时我连英语作文都写不好,更别提和当地人交流了。

INTO课程是我留学路上的第一站。它像是一个过渡平台,让我从国内的学习模式慢慢过渡到西方教育体系。我报的是UBC的INTO学院,那里的课程设计很实用,不仅有语言课,还有学术写作和研究方法的培训。这些内容在后来申请大学时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刚开始的时候,我真的很难适应。课堂上老师讲得很快,笔记都记不全。宿舍里没有暖气,冬天冷得让人发抖。但慢慢地,我学会了用时间管理工具,把每天的任务列出来,按优先级完成。还主动去参加了学校的国际学生互助小组,认识了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

真正让我改变的是那次小组项目。我们被分到一起做一个关于气候变化的研究报告。虽然一开始大家都不熟,但通过合作,我们不仅完成了任务,还互相学习了不同的思维方式。那次经历让我意识到,适应新环境的关键在于主动参与。

大二的时候,我决定申请美国的大学。虽然INTO课程不是直接通往常春藤盟校的通道,但我在那里积累的经验和成绩足够让我申请到一些不错的学校。我选的是纽约大学(NYU),因为它的商学院很有名,而且地理位置好。

申请过程并不容易。我花了很多时间修改个人陈述,反复打磨每一段内容。还找了几位教授帮忙写推荐信,他们对我的表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最让我自豪的是,在面试中我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紧张得说不出话。

进入NYU后,我才发现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课程难度比INTO高很多,而且同学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但我已经习惯了这种节奏,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比如我会提前预习教材,课后及时复习,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去办公室问老师。

现在回头看,从INTO到藤校,这条路走得很长。但每一步都值得。我不再害怕失败,也不再担心别人的眼光。我知道,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如果你也在考虑留学,或者正在为申请做准备,我想告诉你:不要怕慢,也不要怕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多和学长学姐交流,多尝试新的机会,你会发现,原来自己可以做到很多事情。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想要进名校太难了。但其实,只要你愿意努力,愿意改变,你就能一步步接近梦想。别让恐惧挡住你的路,勇敢迈出第一步,你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