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 实习机会 | 联系学校职业中心、参加招聘会、利用LinkedIn | 提前准备简历,了解公司文化 |
| 校园招聘 | 关注学校官网、参加宣讲会、积极投递 | 认真准备面试,展示自身优势 |
| 职业服务中心 | 预约一对一咨询、参加工作坊、获取求职资源 | 主动沟通,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 |
| 行业招聘会 | 查找活动信息、提前准备资料、主动交流 | 关注行业动态,提升专业技能 |
| 在线求职平台 | 注册平台、完善简历、申请职位 | 保持活跃度,定期更新状态 |
去年冬天,我收到一封邮件,是伦敦大学学院(UCL)的就业服务发来的。内容是提醒我们毕业生即将面临毕业季,建议尽早开始找工作。当时我还在忙着写论文,觉得“找工作”还远着呢。结果等到真正想动手的时候,才发现时间已经不多了。
其实很多留学生都和我一样,总觉得毕业之后自然就有工作,但现实往往更复杂。英国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尤其是对国际学生来说,语言、文化、经验都是需要克服的挑战。而且,英国政府对留学生的就业政策也在不断调整,比如现在的毕业生工作签证(Graduate Route)允许你毕业后在英国待两年找工作,但如果不及时申请,就可能失去这个机会。
我在读硕士的时候,朋友小林就是靠实习找到工作的。他大三时参加了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职业发展周,报名了一个金融行业的实习项目。虽然刚开始只是个助理岗位,但他非常认真地完成每一份任务,最后得到了全职offer。他说:“实习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积累经验和人脉。”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校园招聘是很多留学生最容易接触到的就业途径。像纽约大学(NYU)每年都会举办多场招聘会,邀请各大企业来校招人。学生们可以提前在官网查看招聘信息,准备好简历和面试技巧。有一次我看到一位学长在招聘会上成功拿到了谷歌的实习机会,后来他告诉我,关键是他提前研究了公司背景,还做了模拟面试。
职业服务中心是每个大学都有的机构,但很多人不知道怎么用。比如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的职业服务中心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帮助学生修改简历、练习面试。我曾经去那里咨询过一次,老师帮我分析了我过去经历中的亮点,并建议我如何更好地包装自己。这让我意识到,有时候不需要自己摸索,专业人士能给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行业招聘会是另一个重要的求职渠道。比如伦敦的“International Graduates Recruitment Fair”,每年都会有几百家企业参与,涵盖科技、金融、教育等多个领域。我参加过一次,现场有很多企业展位,可以和HR面对面交流。虽然一开始有点紧张,但后来发现只要准备好问题,就能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
在线求职平台是现在最常用的工具。像LinkedIn、Indeed、Totaljobs这些网站,都能帮助你找到合适的职位。我有个同学在找工作时,就在LinkedIn上发布了个人简介,结果被一家投行看中,直接发来了面试邀请。他说:“平台上的信息很丰富,关键是你要主动出击。”
英国的毕业生工作签证政策近年来有所变化。2023年,政府推出了新的Graduate Route,允许符合条件的国际学生在毕业后留在英国工作两年。但申请这个签证需要满足一些条件,比如毕业时间不能超过12个月,且必须有雇主担保。如果你打算在英国长期发展,一定要提前了解这些政策,避免错过最佳时机。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她在毕业后申请了Graduate Route,但在等待签证审批期间,一直在做兼职。她说:“虽然工资不高,但至少能维持生活,还能积累一些工作经验。”这让我明白,即使没有正式工作,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保持竞争力。
找工作不只是看简历,还要看你的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我在面试时,经常被问到“你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你最大的优点是什么?”这类问题。回答这些问题时,要结合自己的经历,展现出真实的一面。比如我有一次面试,讲到了自己在留学期间组织过几次活动,虽然没有相关经验,但说明了我具备团队合作和领导力。
职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和努力。我身边很多留学生都在尝试不同的方法,有人靠实习,有人靠校园招聘,也有人通过网络平台。但不管哪种方式,最重要的是不要放弃。每次失败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每一次尝试都会让你离梦想更近一步。
你现在可能觉得找工作很难,但别忘了,你已经在路上了。只要你愿意付出努力,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别怕失败,别怕犯错,因为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有无数次的尝试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