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大学最缺眠专业排行榜出炉

puppy

近日,一份关于英国大学学生睡眠状况的调查引发关注,揭晓了“最缺眠专业排行榜”。计算机科学、医学和工程等专业被列为“熬夜重灾区”,学生们常常因项目截止日期、实验报告和考试压力而牺牲睡眠时间。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学生每周睡眠不足6小时,严重影响身心健康。这份榜单提醒留学生们,在追求学业成绩的同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作息。毕竟,睡好觉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

盘点 步骤 注意点
英国大学最缺眠专业排行榜 了解睡眠不足的影响、调整作息 避免长期熬夜、关注心理健康

我刚到英国时,为了准备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连续一周每天只睡三小时。白天上课像在梦游,晚上写论文时脑袋一片空白。后来才知道,这种“拼死熬夜”的状态在很多留学生中并不罕见。尤其是那些被贴上“缺眠专业”标签的学生,几乎把生活和学习都压缩在了凌晨三点的台灯下。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专业比其他专业更容易让人失眠?其实不是因为学生懒,而是这些专业的课程安排、作业量和考试压力实在太大。比如计算机科学、医学、工程等专业,经常需要做项目、写报告、参加实验,而这些任务往往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很容易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赶工。 我去过曼彻斯特大学的一位同学说,他们计算机系的学生每周至少有三天要通宵写代码。不只是编程课,就连基础的数学课也要求大量练习题,而这些题目通常要在深夜才能完成。更糟糕的是,老师常常会布置一些看似简单但实际耗时极长的任务,让学生们不得不牺牲睡眠时间。 医学专业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伦敦国王学院的医学生告诉我,他们的课程安排非常紧凑,每节课都可能涉及大量知识点,而且还有大量的临床实习。有一次我陪他们去实习,发现他们早上六点就起床,晚上十点才回到宿舍,中间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医生的职业特性决定了他们必须不断学习,而这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是极大的挑战。 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同样面临类似的困境。我认识的一位帝国理工学院的机械工程学生说,他们每周都要完成两到三个项目设计,而每个项目都需要大量的计算和绘图工作。有时候为了赶交作业,他们会连续几天不睡觉。虽然学校提供了图书馆和自习室,但资源有限,大家只能抢时间使用。 除了课程压力,考试也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剑桥大学的心理学学生告诉我,他们每学期都有好几次大型考试,每次考试前都要复习整整两周。这期间,他们几乎每天都只能睡四到五个小时。更让他们头疼的是,考试内容不仅多,而且难度高,所以他们必须花大量时间反复复习,才能确保不挂科。 不过,问题不仅仅是学业本身。很多留学生在适应新环境时也会经历一段“调整期”,这段时间里,他们可能会因为焦虑、孤独或者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而难以入睡。我在伯明翰大学的时候,就曾因为担心自己跟不上课程而整夜失眠,结果第二天上课完全无法集中注意力。 睡眠不足带来的影响远不止是黑眼圈那么简单。长期熬夜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可能引发抑郁和焦虑。我之前有个朋友,因为长时间熬夜写论文,结果在一次课堂测试中突然晕倒,去医院检查后才发现是严重的睡眠剥夺综合征。 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重视学生的睡眠健康。例如,爱丁堡大学推出了“睡眠友好计划”,鼓励学生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并提供心理咨询支持。还有一些学校开设了夜间自习室,让那些习惯晚睡的学生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而不是被迫在凌晨三点还在图书馆抢座位。 对于留学生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非常重要。不要盲目跟风,也不要因为别人熬夜而觉得自己也必须熬夜。每个人的生物钟不同,有的同学早起效率高,有的则更适合晚上工作。关键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作息,而不是一味追求所谓的“学霸模式”。 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睡不够,不妨先从一个小改变开始。比如每天提前半小时睡觉,或者在睡前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研究表明,蓝光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干扰睡眠。你可以尝试用纸质书代替手机,或者设定一个固定的入睡时间,让身体慢慢适应规律的作息。 最重要的是,不要忽视自己的身体信号。如果你已经连续几天感觉疲惫、头晕、情绪低落,那说明你的身体在发出警告。这时候应该停下来,给自己一点休息的时间,而不是继续透支健康。毕竟,学习是为了更好的未来,而不是以牺牲健康为代价。 与其等到身体崩溃才后悔,不如现在就开始调整。别再把“熬夜”当成一种荣耀,真正厉害的人,是懂得如何高效利用时间,而不是靠牺牲睡眠来换取成绩。你值得拥有一个健康、充实的留学生活,而不是一场漫长的“睡眠负债”。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17745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