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简历撰写 | 明确目标岗位,突出相关经历 | 避免使用主观描述,保持简洁 |
面试准备 | 研究公司背景,练习常见问题 | 提前到达,着装得体 |
求职平台 | 注册LinkedIn、Indeed等网站 | 定期更新资料,主动联系招聘方 |
文化适应 | 了解英国职场礼仪与沟通方式 | 尊重多样性,注重细节 |
还记得去年有个朋友在UCL读完硕士后,满怀信心地投了几十份简历,结果却一个回复都没有。后来他才知道,自己写的简历完全不符合英国企业的审美。
我认识的NYU留学生小李,在英国找工作时也吃了亏。他以为自己英语很好,结果在面试中因为不了解英国职场文化,被问到“你觉得团队合作最重要的是什么”时,直接回答“我觉得听老板的就行”,结果直接被pass了。
其实很多留学生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英国的求职体系和国内不太一样,他们更看重逻辑清晰、表达准确、有实际经验的候选人。如果你只是照搬国内的简历模板,或者面试时表现得不够专业,很难脱颖而出。
简历是求职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英国企业对简历的要求很严格,通常会用10秒时间决定是否继续看下去。所以你的简历必须一目了然,重点突出。
比如你曾经在UBC做过项目,可以这样写:“协助导师完成‘可持续能源应用’项目,负责数据收集与分析,最终成果发表于校内学术期刊。”而不是只说“参与过项目”。前者更有说服力。
面试是展示自己的机会,但很多人忽略了准备的重要性。英国的面试通常分为行为面试和情景面试两种。行为面试会问你过去如何处理某个问题,而情景面试则会假设一个工作场景,让你给出解决方案。
比如有人被问到“你遇到过最难的合作对象吗?你是怎么处理的?”这时候要具体举例,说明你如何沟通、协调,最后达成一致。不要只说“我处理得不错”,而是讲清楚过程。
除了简历和面试,求职平台的选择也很重要。LinkedIn是英国最常用的求职工具之一,几乎每家公司都会在上面发布招聘信息。你可以通过它建立人脉,甚至直接联系HR。
像UCL的毕业生,很多人会在LinkedIn上发布实习经历或项目成果,吸引招聘方的关注。你也可以关注一些行业相关的群组,加入讨论,提升曝光度。
文化适应是很多留学生容易忽略的部分。英国职场非常注重礼貌和效率,比如邮件要正式、准时、内容简明。如果迟到几分钟,可能会被认为不尊重对方。
另外,英国人喜欢直来直去,不喜欢拐弯抹角。所以在面试中,如果你不确定某个问题的答案,可以直接说“我需要一点时间思考”,而不是含糊其辞。
职场礼仪也是关键。比如在会议中,不要打断别人说话,尽量用“Could I add something?”而不是“Wait, I have something to say.”这样显得更专业。
有时候,即使你能力很强,也可能因为文化差异被低估。比如有的留学生习惯性谦虚,说自己“做得还行”,但在英国,这种表达会被认为缺乏自信。
如果你正在找工作的路上,建议先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是想进大公司,还是创业?是希望积累经验,还是追求稳定?不同的选择会影响你的求职策略。
比如你想进入金融行业,可能需要考取CFA或ACCA证书;如果想进科技公司,可以多参加一些行业讲座或技术分享会。
求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但一定要保持积极心态。每次面试后,都可以复盘一下哪里做得好,哪里可以改进。慢慢积累经验,你会越来越熟练。
别让犹豫耽误了机会。英国的就业市场虽然竞争激烈,但只要你准备充分,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别等到毕业那天才开始焦虑,现在就开始行动吧。
记住,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从第一步开始的。你现在做的每一份努力,都在为未来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