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大二时间紧张,实习机会少 | 制定时间表、参加职业讲座、利用学校资源 | 不要盲目投递简历,提前准备技能 |
留学生求职竞争激烈 | 明确目标、积累经验、拓展人脉 | 关注政策变化,如美国的CPT和OPT |
学业与求职难以兼顾 | 设定阶段性目标、合理分配时间 | 避免拖延,保持高效学习状态 |
去年我有个朋友在UBC读大二,当时他一边忙着课程,一边想着以后怎么找工作。结果到了大三,才发现自己啥都没准备,连实习经历都没有。后来他花了不少时间补救,虽然最后找到了工作,但过程特别痛苦。
你可能觉得大二还早,但其实已经不算早了。尤其是对留学生来说,时间管理直接关系到未来的求职路。比如NYU的学生,很多都在大二就开始准备实习,因为他们的课程安排比较灵活,可以早点进入职场体验。
如果你是想留在国外发展,像加拿大、美国这些国家的留学生,都需要提前规划。比如加拿大的Co-op项目,就是一种带薪实习,但需要你在大二就申请。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可能要等到大三才能开始,这会比别人晚一两年。
国内的就业市场也一样,企业更看重的是你的实习经历和项目成果。如果你在大二就参与一些项目,或者去公司实习一下,哪怕是短期的,都能为你的简历加分不少。
时间管理是关键。你可以用日历或者任务清单来记录每天的任务。比如每天早上先处理最重要的事情,比如写作业或者准备面试。这样就不会被琐事耽误。
设定阶段性的目标也很重要。比如第一个月,你可以先了解自己的专业有哪些就业方向。第二个月,试着找一份兼职或者参加一个社团活动。第三个月,开始联系学长学姐,看看他们是怎么找到工作的。
校园资源是宝藏。很多大学都有职业中心,提供简历修改、模拟面试、招聘会等服务。比如哈佛大学的职业中心每年都会组织多次招聘会,学生可以直接和公司HR面对面交流。
参加职业讲座也是个好方法。有些讲座专门讲如何写简历、如何应对面试,甚至还会分享一些行业趋势。比如斯坦福大学经常会有校友回校分享经验,这些内容对你未来找工作很有帮助。
网络拓展人脉同样重要。LinkedIn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你可以主动联系学长学姐,或者加入一些相关的群组。比如MIT的学生经常在LinkedIn上活跃,很多人通过这种方式找到了实习机会。
如果你是想回国就业,那你需要多关注国内的招聘平台,比如BOSS直聘、猎聘等。同时也要了解国内企业的招聘流程,比如有些公司喜欢看学生的实习经历和项目背景。
别小看每一次尝试。哪怕是一次失败的面试,也能让你学到很多东西。比如有一次我在纽约参加一个公司的面试,虽然没通过,但面试官给我的建议让我之后改掉了几个坏习惯。
现在开始规划一点都不晚。只要你想,就能一步步往前走。别等到毕业才后悔没有早点准备。
记住,时间不会等人,机会也不会一直等着你。你现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为未来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