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 机考形式 | 熟悉电脑操作、限时练习 | 避免考试当天慌乱 |
| 题型变化 | 多选题和填空题增多 | 注意答题格式和时间分配 |
| 备考策略 | 模拟考试环境、分析错题 | 避免依赖纸笔习惯 |
去年,我在UBC的图书馆里看到一个同学对着电脑发愣,他刚结束第一次机考模拟,满脸无奈。他说自己平时做题都用笔写,结果考试时鼠标一滑就错了好几道题。这让我想起自己刚开始准备SAT时也是这样,以为只要刷题就能过,结果真到了考场才发现,适应新形式比想象中难得多。
美国很多大学现在都要求SAT成绩,比如纽约大学(NYU)在2023年的招生政策中明确提到,SAT仍然是重要的参考标准之一。虽然部分学校开始取消强制要求,但高分成绩依然能为申请加分。对于留学生来说,SAT不仅是入学门槛,更是展示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的重要机会。
以前的SAT是纸笔考试,考生需要手写答案,而现在的机考版本更注重实时反馈和效率。比如,数学部分的题目数量减少,但每道题的时间限制更紧,甚至有些题目还需要拖拽选项或填写数字。这种变化让不少学生措手不及,尤其是那些习惯于长时间思考的考生。
举个例子,如果你之前习惯用草稿纸演算,现在可能要直接在屏幕上打字或者使用虚拟计算器。像康奈尔大学(Cornell)的录取官就曾提到,他们特别关注学生的应变能力,而机考正是测试这一点的好方式。所以提前适应电脑操作真的很重要。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在准备机考时专门下载了官方模拟软件,每天坚持练半小时。他说一开始觉得麻烦,但后来发现,真正考试时反而不紧张了。因为他在模拟环境中已经习惯了点击、拖拽和输入答案的动作,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失误。
另外,限时答题也是关键。机考的每个部分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比如阅读部分只有65分钟,要完成10篇文章和52道题。这意味着你不能像以前那样慢慢读,必须快速抓住重点。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这样的学校,对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有较高要求。
很多人以为机考只是换种形式,其实它对心理状态的要求更高。考试过程中屏幕会不断滚动,如果不够专注,很容易错过关键信息。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线上讲座,主讲人说,她有个学生在机考时因为看错题目顺序,导致整道题都答错了。
还有个小细节,就是机考允许使用计算器,但不是所有题目都可以用。比如数学中的代数部分可能需要手动计算,而几何题则可以用计算器辅助。这就要求你在备考时学会判断哪些题目适合用工具,哪些需要自己动手。
如果你平时练习都是用纸笔,那么机考可能会让你感到不适应。比如,有些题目需要你把答案直接输入框里,而不是选择字母选项。这时候,你需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从“选哪个”变成“怎么写”。像斯坦福大学(Stanford)的招生官就说过,他们更看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不仅仅是选择题的正确率。
除了技术上的适应,心态也很重要。考试时遇到不会的题目,不要卡住,先跳过,等做完其他题再回来解决。机考没有回头路,一旦进入下一题,就不能返回修改。所以,保持冷静和节奏感是关键。
最后想说的是,机考并不是坏事,它只是在帮你更快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毕竟,现在很多课程都用电子设备授课,甚至论文提交都要在线完成。提前适应这个过程,不仅能提高SAT成绩,还能为留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别等到考试当天才意识到问题,现在就开始行动吧。哪怕每天只花半小时熟悉系统,也能让你在真正考试时少走弯路。记住,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