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 名企HR面对面交流活动 | 报名、到场、提问、交流 | 提前准备问题,关注企业动态 |
| 留学生求职挑战 | 了解本地流程,提升面试技巧 | 避免文化差异误区,多练习英语表达 |
| 职业发展机会 | 建立人脉,获取内推机会 | 保持积极态度,主动沟通 |
记得去年冬天,我还在温哥华的UBC读研,那时候特别焦虑。我看到很多同学已经拿到offer,而我还在投简历,却总是石沉大海。直到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类似“名企HR面对面”的活动,和一位来自谷歌的HR聊了聊,才发现自己对招聘流程完全不了解。
像我这样在海外读书的留学生,很多时候都不太清楚本地公司的招聘习惯。比如,很多公司更看重实习经历,而不是你学校排名有多高。我在NYU的同学小林就遇到过这种情况,他虽然成绩优秀,但因为没有实习,一直没拿到心仪的工作。
那次活动上,一位来自微软的HR说,他们看简历时最在意的是“你能为公司带来什么”,而不是你学了什么课程。这句话让我突然明白,留学期间积累的经验同样重要。
活动当天,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带着自己的简历来,有的甚至提前研究了企业的背景。有一位从悉尼大学来的同学,他专门做了PPT,向HR展示自己的项目经验,结果当场就被问到了一个技术问题,他回答得非常专业,最后直接拿到了面试邀请。
其实不只是大公司,像亚马逊、IBM这些企业也会在留学生比较多的地区举办类似的交流会。我记得之前有位同学参加了在伦敦举办的活动,现场不仅有HR讲解,还有模拟面试环节,大家都能立刻得到反馈。
活动现场最热闹的环节是自由提问。有人问“如何提高英语面试表现”,也有人问“回国就业需要哪些准备”。HR们都会认真回答,并且给出具体建议,比如建议学生多看LinkedIn上的行业动态,或者多参加一些线上研讨会。
我还注意到,有些公司会在活动中发放内部推荐码,这相当于给了留学生一个“绿色通道”。有一位同学就是通过这种方式,顺利进入了麦肯锡的面试环节。
活动结束后,很多同学都表示收获很大。有人开始重新整理自己的简历,有人开始关注更多行业资讯。我觉得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比看再多攻略都管用。
如果你也在考虑未来的职业方向,不妨多关注这类活动。哪怕只是听听别人的经验,也可能为你打开新的思路。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最遗憾的是当初没有早点参加这样的活动。如果当时能多和HR聊聊,也许我的求职之路就不会那么坎坷。
别等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准备。无论是回国还是留在当地发展,提前了解职场规则,掌握实用技巧,都是关键。
与其坐在宿舍里担心未来,不如走出去,和真正懂行的人聊聊。说不定,下一次见面,你就已经站在了更好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