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 网络兼职广告 | 搜索职位信息 | 核实公司真实性,避免被骗 |
| 公共场合大声说话 | 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 | 尊重当地文化习惯 |
| 忽视交通规则 | 遵守红绿灯和行人信号 | 安全第一,别图方便 |
| 透露个人信息 | 谨慎对待陌生人或陌生电话 | 保护隐私,避免被骚扰 |
记得刚到英国时,我第一次去超市买东西,看到一个看起来很友好的店员,就随口问了句“这里能用支付宝吗?”结果她一脸疑惑地看着我,最后才告诉我,英国很少有人用这个。那一刻我有点尴尬,但后来才知道,这其实是个常见的误区。很多留学生初来乍到,对当地的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都不太熟悉,很容易犯一些小错误,甚至影响到生活体验。这篇文章就是想提醒大家,刚到英国千万别做这些事。
网上有很多兼职广告,打着“轻松赚钱”“高薪招聘”的旗号,吸引了不少留学生。但事实上,这些广告背后往往隐藏着骗局。比如在伦敦大学学院(UCL)附近,就有学生因为相信了网络上的“兼职家教”广告,结果被诈骗了数千英镑。这类骗局通常以“先交押金”“支付手续费”为由,诱导你转账,然后人就消失了。
英国的公共交通系统非常发达,但规则也很严格。比如在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有学生因为不看红绿灯,差点被车撞到。英国的交通规则和国内不同,行人必须遵守斑马线的指示,否则可能会被罚款。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坐地铁时不能随便插队,排队是基本礼仪。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如果不注意,真的会带来麻烦。
在英国,个人隐私非常重要,尤其是身份信息和银行账户。有一次,我在伦敦的一个咖啡馆里,一个陌生人问我是不是国际学生,还说可以帮我办理银行卡。我一听就警觉起来,直接拒绝了。后来才知道,这是典型的“钓鱼”行为,有些人会利用学生的身份信息进行诈骗或者非法活动。所以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英国的社交方式和国内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比如在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有些学生因为不懂规矩,在食堂里大声喧哗,甚至唱歌跳舞,结果被工作人员劝离。英国人比较注重安静和秩序,如果在公共场所太吵闹,可能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在学校、图书馆或者商场里,保持低声交谈是很重要的。
很多留学生到了英国后,会急于找兼职工作,希望能尽快赚点钱。但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最好先适应环境,了解当地的生活方式。比如在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有学生因为急着打工,没顾上学习,结果成绩下滑,甚至被警告。留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而不是赚钱,所以要平衡好时间和精力,别一开始就给自己太大压力。
英国的天气变化很快,而且有时候会突然下雨。很多留学生一开始没有带伞,结果淋湿了衣服,还可能感冒。在诺丁汉大学(University of Nottingham),有学生因为没带雨具,被雨淋得感冒了,耽误了课程。所以建议大家随身带一把折叠伞,或者准备一件轻便的雨衣,这样可以应对突发的天气变化。
在英国,很多地方都需要提前预约,比如医院、理发店或者健身房。如果你临时去,可能要等很久,甚至被拒绝服务。比如在谢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Sheffield),有学生因为没提前预约,导致错过了重要的体检时间。所以建议大家养成提前规划的习惯,特别是在涉及重要事项时。
英国的法律非常严格,尤其在学术诚信方面。如果你抄袭论文,或者作弊,后果会很严重,甚至可能被开除。在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有学生因为复制网上的内容,被发现后不仅挂科,还收到了学校的正式警告。所以写论文时一定要认真,引用资料也要规范,别想着走捷径。
刚到英国,最重要的不是马上适应一切,而是慢慢来。很多学生一上来就给自己太多压力,反而容易出错。比如在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有学生因为太着急找工作,忽略了学校提供的职业指导服务,结果错过了很多机会。与其盲目行动,不如先了解清楚再做决定。
记住,留学是一段全新的旅程,每个人都会经历从陌生到熟悉的阶段。与其担心自己会不会做错事,不如把重点放在如何更好地融入这里。只要多留心、多观察,就能少走弯路,顺利开启这段人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