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中信证券、中金公司、高盛高华等十大投行 | 了解业务特点、研究企业文化、准备面试 | 关注招聘政策、积累实习经验、提升专业能力 |
留学生求职常见问题:简历不被认可、面试难通过 | 寻找内部资源、参加校友活动、主动联系HR | 避免过度依赖网络信息,多向学长学姐请教 |
我在UBC读金融的时候,曾经和几个同学一起讨论未来的职业方向。大家的共识是,如果想进中国金融圈,投行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说实话,我们对这些公司的了解非常有限,甚至不知道怎么开始准备。直到有一次,一个在中金工作的学长回来分享他的经历,我才意识到,原来投行不只是“高薪”这么简单。 我有个朋友在NYU读金融,毕业时他投了多家国内投行,结果都被拒绝了。后来他才明白,很多公司在招聘时更看重本土经验和文化适应能力。而像他这样刚回国的留学生,如果没有相关实习或者人脉,真的很难拿到offer。 所以,如果你也是留学生,想要进入中国金融行业,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写的。它不仅会告诉你哪些投行最值得去,还会帮你避开一些常见的坑。 中信证券是中国老牌券商之一,业务范围涵盖股票、债券、并购等多个领域。它的文化相对传统,注重稳定性和合规性。我认识的一个学长,他在UBC读完硕士后,通过校招进入了中信证券的投行部。他说,虽然工作强度大,但成长空间很大,尤其是做项目的时候,能学到很多实战经验。 中金公司是国内顶尖的投资银行,和国际投行接轨比较紧密。它的工作节奏快,压力也大,但待遇非常好。有位在NYU读经济的同学,毕业后去了中金做分析师,她提到,自己刚进去时很不适应,因为团队里的人都很忙,沟通效率特别高。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她逐渐掌握了节奏,现在已经成为部门的核心成员。 高盛高华是外资投行在中国的代表,业务覆盖广泛,尤其擅长资本市场和并购交易。我有个朋友在哥伦比亚大学读金融,毕业后加入了高盛高华的投行部。他说,这里的学习氛围很好,同事之间互相帮助,而且有很多机会接触国际项目。不过,他也提到,入职门槛很高,需要很强的专业背景和英语能力。 招商证券近年来发展迅速,特别是在资产管理方面表现突出。它的工作环境相对轻松,但业务增长快,竞争也很激烈。我有个同学在多伦多大学读金融,毕业后去了招商证券做研究员。他说,这里的学习机会很多,特别是对行业研究和数据分析的要求很高,但他觉得很有挑战性,也很快乐。 广发证券是一家综合性券商,业务涉及证券、基金、期货等多个领域。它的企业文化比较开放,注重员工的发展。我有个朋友在墨尔本大学读金融,后来去了广发证券做投行顾问。她说,这里的同事都很友好,而且公司经常组织培训,让她学到了很多实用技能。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是摩根士丹利和华鑫证券合资的公司,业务集中在资本市场的研究和交易上。它的团队国际化程度高,适合希望接触国际项目的留学生。有位在纽约大学读金融的学生,毕业后加入这家投行,她说,这里的工作节奏快,但能接触到很多全球性的项目,对职业发展帮助很大。 瑞银证券是瑞士银行在中国的子公司,专注于财富管理和投资银行。它的企业文化强调专业和稳健,适合喜欢稳定发展的学生。我有个朋友在温哥华读金融,毕业后去了瑞银证券做客户经理。她说,这里的工作内容比较系统化,但收入也不错,而且有很好的晋升空间。 平安证券近年来发展迅猛,尤其是在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方面。它的企业文化比较现代,鼓励创新和尝试。我有个同学在澳洲读金融,后来去了平安证券做投行分析师。他说,这里的工作节奏快,但技术含量高,让他学到了很多新东西。 高瓴资本是一家知名的私募股权公司,专注于长期投资和价值发现。它的文化比较务实,重视员工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我有个朋友在斯坦福读金融,后来加入了高瓴资本。他说,这里的工作氛围很自由,但要求很高,需要很强的分析能力和市场敏感度。 对于留学生来说,进入中国投行并不容易,但也不是不可能。关键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了解不同投行的特点、积累相关经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如果你正在考虑进入中国金融行业,建议从现在开始行动。多关注招聘信息,参加校友活动,争取实习机会。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这些都是进入投行的重要基础。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留学生活很遥远,但其实,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一切都有可能。希望这篇分享能帮到你,让你离梦想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