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摩根斯坦利实习 | 申请准备、简历优化、笔试面试 | 了解政策、提前规划、积累经验 |
去年秋天,我在温哥华的UBC读大三,和朋友一起熬夜研究摩根斯坦利的招聘流程。我们一边啃着泡面,一边翻看他们的官网和LinkedIn,最后发现一个细节:摩根斯坦利对留学生的签证政策要求特别严格,必须是F-1签证或有合法工作许可的学生才能申请。
我朋友小林当时正考虑去纽约大学(NYU)读研,他告诉我,他在美国找实习的时候,公司都会问:“你有OPT吗?” OPT是毕业后的实习许可,没有这个,连面试机会都没有。这让我意识到,留学生在申请摩根斯坦利这类大公司时,除了能力,还要提前了解政策。
我开始认真整理自己的简历,把每一段实习经历都重新写了一遍。比如之前在本地银行做兼职,我就改成“协助客户完成基础财务分析”,听起来更专业。同时,我还加了几个金融相关的课程,比如“公司金融”和“投资学”,让简历看起来更有说服力。
摩根斯坦利的笔试通常包括数学题和逻辑题。我之前在UBC参加过一次模拟考试,题目和他们官网上的类似。比如有一道题是:“如果某只股票价格从50涨到75,涨幅是多少?”我一开始算错了,后来才发现是百分比的问题,而不是绝对值。这种细节很容易被忽略,但正是这些地方决定成败。
面试前我做了很多准备。比如,我找了一个在华尔街工作的校友请教,他告诉我:“他们最看重的是你有没有真正的金融思维。”于是我把一些行业报告和案例研究都整理出来,还练习了如何用数据说话。比如,谈到自己做的项目时,我会说:“我分析了过去三年的市场趋势,发现某个行业的增长速度比其他快20%。”
实习期间,我学会了如何快速适应环境。刚进公司那几天,我每天早上六点就起床,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看看别人怎么处理文件,怎么和客户沟通。我注意到,大家开会时都用英文,而且语速很快,所以我开始每天听播客,练听力。一个月后,我就能跟上会议节奏了。
有一次,我被分配到一个跨国团队,负责一份关于欧洲市场的报告。我花了整整一周时间查资料,最后做出来的结果得到了经理的认可。这件事让我明白,即使你是实习生,只要认真做事,也会被看到。
摩根斯坦利的实习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个学习平台。我遇到的每一个同事,都是行业里的高手。他们教我怎么分析财报,怎么判断市场走势,甚至怎么和客户打交道。这些经验,是我未来职业发展的宝贵财富。
如果你也在考虑申请摩根斯坦利,或者任何顶尖金融机构的实习,记住一句话:提前规划,认真准备,别怕犯错。实习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只要你愿意努力,总有一天,你会站在更高的位置,回望这段经历,会觉得一切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