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本科生选课秘籍,轻松拿高分!

puppy

想在美國大學輕鬆拿高分?這篇《美國本科生選課秘籍》為你揭開選課的奧秘!文章從課程難度、教授評價、作業量等多方面出發,提供實用選課策略。還分享了如何利用「評課網站」和「學長學姐經驗」做出明智選擇,幫助你平衡學業與生活,避免「翻車」課程。無論你是剛入學的新手,還是想優化課表的老手,都能從中獲得寶貴建議,讓你的留學之路更順利、更輕鬆!

盤點 步驟 注意點
選課策略 分析課程難度、評價、作業量 避免「翻車」課程,平衡學業與生活
評課網站 利用RateMyProfessors、CampusWire等 結合多個來源,避免片面資訊
學長學姐經驗 詢問導師、社團、論壇 尋找真實經歷,參考多種意見

去年秋天,我剛到美國讀大一,對選課還不熟悉。當時我以為只要挑喜歡的課就能輕鬆拿高分,結果第一學期就因為選了一門「微積分二」和「經濟學導論」,兩門都超級難,加上寫作要求又多,直接讓我壓力爆表。那時候每天熬夜寫報告,還被教授罵了幾次,簡直是噩夢。

後來我意識到,選課真的不是隨便挑幾個感興趣的科目就行。它直接影響你的GPA,甚至影響你未來的發展。比如在紐約大學(NYU),很多專業對GPA有明確要求,如果你前幾學期選課太難,後面可能連申請實習都會受影響。

我發現一個現象:很多留學生選課時只看自己感興趣的,卻忽略了課程的難度。比如在卑詩大學(UBC),有一門「基礎物理」被很多學生認為是「死亡課」,因為作業多、考試嚴格,但很多人還是衝著名氣去選,結果掛科率超高。

所以我想分享一些選課經驗,幫大家避開這些坑。其實選課是一門藝術,需要一點技巧和經驗。比如你可以先查一下這門課的評分標準,是不是以筆試為主,還是有大量報告或小組項目。

記得有一次我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選課,看到一位學長推薦了一門「心理學導論」,說這門課老師特別好,評分寬鬆。結果我選了之後,發現確實如此,最後拿了A。這說明聽取學長學姐的建議真的很有幫助。

當然,不能只靠別人說。你可以用一些評課網站,比如RateMyProfessors,上面有很多學生對教授的評價。比如在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有些教授被評為「非常嚴格」,而另一些則被說「很親切、容易拿高分」。這些信息對你來說都是寶貴的參考。

不過要注意的是,評課網站的信息可能有偏差。有的學生可能因為個人原因對教授有偏見,或者只是情緒化評價。所以我建議你看多幾個人的評論,再結合自己的情況做判斷。

除了網上的評價,身邊的同學也是一個很好的資源。比如你在宿舍認識的朋友,或者一起上課的同學,他們對課程的體驗可能更真實。有一次我在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選課時,問了一位學長,他告訴我某門課的教授總是拖堂,導致學生跟不上進度,我就決定不選這門課。

另外,有些學校會提供課程的歷史成績數據。比如在斯坦福大學(Stanford),每個學期結束後,學校會公布每門課的平均分數,這樣你就可以大概知道這門課是不是容易拿高分。這對選課幫助很大。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別選太多「硬課」。比如工程類、醫學預科等專業的基礎課,往往難度很高,而且時間緊迫。如果你一開始就選太多這樣的課,很容易累垮自己。我認識一個朋友,在哈佛大學(Harvard)第一年選了五門硬課,結果整個學期都在疲於奔命。

相反,如果能在選課時合理搭配,比如把難度高的課和比較輕鬆的課放在一起,就能更好地管理時間。比如你可以在一個學期選兩門核心課,再加一門興趣課,這樣既不會太累,也能保持學習動力。

還有,不要忽略課程的教學方式。有些課是純講座,有些則是小班討論或實驗課。比如在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有些課雖然標籤是「易拿分」,但實際上課堂互動多,需要參與,這也會影響最終成績。

最後,提醒大家別怕問問題。如果你對某門課不太確定,可以去找系主任、導師或者助教諮詢。他們通常都有豐富的經驗,能給你最準確的建議。

選課不是一場孤獨的戰鬥,而是需要智慧和經驗的選擇。如果你能好好規劃,不僅能拿到高分,還能學到真正有用的知識。希望你們都能選到適合自己的課,過一個輕鬆愉快的留學生活。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2785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