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加拿大食品营养学 | 了解本地饮食文化、学习阅读标签、合理搭配食材 | 避免高糖高盐、注意过敏原、关注本地饮食习惯 |
记得我刚到温哥华的时候,第一次去超市买牛奶,看到包装上写着“2% Milk”就以为是低脂的,结果喝了两天就感觉胃不舒服。后来才知道,“2%”其实是脂肪含量,而低脂牛奶通常是1%或者0.5%。这种小细节,其实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在加拿大留学,饮食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这里的食物和国内差别很大,有些看起来熟悉,但实际成分可能完全不同。比如,很多面包会添加糖分,而罐头食品往往含盐量偏高。如果你不仔细看标签,很容易吃进不必要的热量和添加剂。
像UBC(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这样的学校,食堂提供的餐食种类丰富,但并不是所有选择都适合每个人。我有朋友因为长期吃食堂里的披萨和炸鸡,体重增加了不少。后来他开始自己做饭,用本地的食材做简单的炒饭或沙拉,身体状态明显变好。
加拿大膳食指南建议我们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蛋白质和健康脂肪。比如,燕麦片和坚果是很好的早餐选择,而三文鱼和鹰嘴豆则是优质蛋白来源。不过,很多留学生一开始不太习惯这些食物,觉得味道寡淡,其实只要稍微调整调味方式,就能吃得更健康。
阅读食品标签是每个留学生的必修课。标签上的“营养信息”部分会列出每份食物的热量、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含量。比如,一包薯片可能写着“每份30克”,但你实际吃了一整包,热量就翻倍了。所以记住,别只看包装上的“轻食”或“低卡”字样,要仔细看“每份”是多少。
加拿大超市的货架上有很多本地食材,比如土豆、胡萝卜、洋葱、鸡肉和鸡蛋都是常见又便宜的选择。你可以用这些做简单的炖菜或炒饭。另外,冷冻蔬菜也是一个好选择,它们保留了大部分营养,而且不用频繁去菜市场。
校园里的餐饮服务虽然方便,但也要学会选择。比如,很多食堂提供“健康选项”,通常会有蔬菜、全麦面包和瘦肉。如果不确定哪些是健康的,可以问问食堂工作人员,他们一般都很乐意帮忙推荐。
文化差异也会影响饮食习惯。比如,加拿大的人喜欢喝咖啡,但很多人会加很多糖和奶油,这对健康并不友好。我认识一个同学,每天喝两杯加糖拿铁,后来体检发现血糖偏高,这才开始换喝黑咖啡。
加拿大也有许多健康饮食政策,比如一些城市规定餐厅不能提供免费塑料吸管,鼓励使用可重复使用的杯子。这些政策背后其实是为了减少浪费,但也间接引导人们做出更环保和健康的饮食选择。
对于刚来的新生来说,适应新环境的饮食挑战可能会让人感到压力。但其实只要多留意、多尝试,慢慢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不要害怕改变,也不要怕麻烦,健康的生活从一顿好饭开始。
最后想说的是,饮食不只是填饱肚子,更是照顾自己的方式。在异国他乡,保持好的饮食习惯,能让你更有精力学习、更轻松地应对生活。别让陌生的食物成为障碍,而是把它当作一次探索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