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理建筑申请难?留学生亲述真实体验

puppy

这篇文章通过留学生的亲身经历,真实反映了申请米兰理工大学(米理)建筑专业的真实难度。作者分享了从选校、准备作品集到申请过程中的种种挑战,包括语言要求高、竞争激烈以及对作品集的严苛标准。同时,也提到了一些实用建议和应对策略,帮助有意申请的同学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留学之路。文章语气亲切,内容真实,是准备申请米理建筑专业的学生不可错过的参考指南。

盘点 步骤 注意点
语言要求 雅思或托福成绩 部分课程需意大利语能力
作品集标准 展示创意和专业技能 风格多样,避免雷同
申请时间 提前一年准备 关注截止日期,避免错过
竞争激烈 多校申请,提高成功率 了解各校录取比例

去年秋天,我在米兰理工大学的图书馆里翻着一本本建筑书,窗外的阳光洒在桌面上,我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听说米理时的情景。那时候我还在温哥华读大三,听一个学姐说:“米理的建筑系是欧洲最难进的之一。”我当时还觉得她在夸张,直到后来真正开始准备申请,才明白她没有骗我。

我之前也申请过UBC和纽约大学(NYU)的建筑项目,但它们的要求相对宽松一些。UBC只要求英语成绩,而NYU虽然对作品集有要求,但整体流程更灵活。相比之下,米理的门槛高得多。不仅需要提交一份非常详细的作品集,还要通过语言测试,有些课程甚至要求掌握意大利语。

我记得第一次看到米理的官方申请指南时,整个人都懵了。他们对作品集的要求非常细致,从设计思路到技术细节都要一一说明。我花了整整三个月重新整理我的作品,删掉了一些不够专业的部分,又加入了几张新的设计图。那段时间每天都在电脑前改稿,感觉像是在做一场马拉松。

语言方面也是个大问题。我之前考过一次雅思,分数刚好够上米理的最低要求,但老师告诉我:“你的分数只是及格线,如果想拿到录取,最好能超过7分。”于是我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刷题,最后考到了7.5分。这让我意识到,米理对语言的要求不只是一个数字,而是你能否真正适应未来的学术环境。

申请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其实是时间管理。我同时申请了米理、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和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U Delft),每个学校的申请流程都不一样。米理的材料最多,包括成绩单、推荐信、个人陈述和作品集,还有面试环节。有时候我会一天收到两三个邮件提醒,感觉自己像个机器人一样在填表。

我认识的一个同学在申请米理的时候,因为作品集没达到标准,最终被拒了。他后来反思说:“我太自信了,以为自己的作品足够好,结果发现别人真的比我们强很多。”这句话让我警醒,也让我明白,不要低估对手的实力,也不要轻视自己的不足。

除了作品集和语言,米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比如他们的课程会涉及很多跨学科的内容,如果你只懂建筑设计,可能跟不上节奏。我之前就看到一个案例,有个学生虽然作品集很棒,但因为缺乏工程知识,在入学后跟不上课程,最终退学了。

现在回头看,我觉得自己当初做的决定是对的。虽然过程很辛苦,但这段经历让我学会了如何规划时间、如何打磨作品,也让我更加清楚自己的兴趣在哪里。现在的我,已经顺利进入了米理的建筑系,每天都在学习新东西,感觉一切都值得。

如果你也在考虑申请米理的建筑专业,我想告诉你:别怕困难,但也别掉以轻心。认真准备每一个细节,保持耐心和信心,你会发现,一切努力都不会白费。

如果你打算申请米理,建议早点开始准备。至少提前一年规划,不要等到最后一刻才匆忙应对。作品集要反复修改,语言成绩要争取高分,还要多了解其他学校的申请情况,给自己留出调整的空间。

其实申请米理就像一场旅行,路上可能会遇到很多阻碍,但只要你坚持走下去,最终一定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希望你能在这段旅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