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 Waitlist是什么 | 主动联系学校、更新成绩和经历 | 避免频繁打扰,保持真诚 |
| 为什么重要 | 表达强烈兴趣,展示成长 | 别只发邮件,多做实际行动 |
| 真实案例 | 联系招生官、参加活动、提交新材料 | 每个学校政策不同,提前研究 |
记得去年秋天,我收到一封来自纽约大学(NYU)的邮件,写着“Your application is on the waitlist.”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手心都冒汗了。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在刷邮箱,生怕错过任何可能的录取通知。但后来我才知道,其实很多同学都经历过这个阶段。
Waitlist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机会。很多学生因为担心被拒绝,就放弃了继续努力。但事实上,只要方法得当,你依然有机会从待定变成录取。
我认识一个朋友,叫小林,他申请的是UBC的商科专业。他的GPA是3.7,但因为雅思成绩稍低,被放在了waitlist上。他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于是主动联系了招生办公室,说明自己已经提升了英语水平,并且提供了新的语言考试成绩。不到一个月,他就收到了录取通知。
不只是小林,很多学生都通过这种方式成功转正。比如,有位同学申请的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在被waitlist后,他不仅更新了自己的成绩,还参加了学校的线上讲座,并向招生官发送了一封感谢信。这些举动让招生官注意到他的热情和主动性。
如果你也被放在了waitlist上,第一步就是不要放弃。很多学校会根据后续的申请情况调整录取名单。你可以在邮件中说明自己的最新动态,比如新的成绩单、奖项或者实习经历。
主动联系学校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但要注意方式。你可以写一封简短但真诚的邮件,说明自己仍然对这所学校充满兴趣,并附上最新的信息。比如,有一位同学在被康奈尔大学(Cornell)waitlist后,给招生官发了一封邮件,提到自己最近获得了一个重要的学术奖项,这让招生官重新考虑了他的申请。
有些学校会在waitlist期间要求学生提交额外的材料。比如,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有时会希望学生提供更详细的个人陈述或推荐信。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按时提交,不要拖延。
除了成绩和经历,你的态度也很重要。很多学生在被waitlist后变得消极,甚至不再联系学校。但真正有竞争力的人会持续表现出对学校的兴趣。比如,一位申请哈佛大学的学生,在等待期间多次参加学校的线上活动,并在社交媒体上关注了学校的官方账号,最终获得了录取。
有时候,学校会根据学生的后续表现来决定是否录取waitlist上的学生。所以,即使你已经被waitlist,也不要停止努力。你可以参加一些与学校相关的活动,比如开放日、线上讲座,甚至直接联系教授了解课程内容。
如果你不确定该怎么做,可以找学长学姐聊聊。他们可能经历过类似的情况,能给你一些实用的建议。比如,一位学姐告诉我,她在被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waitlist后,主动联系了招生办公室,并解释了自己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结果很快就得到了回复。
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但有一个共同点:不要轻易放弃。Waitlist并不是失败,而是一个继续争取的机会。只要你愿意付出努力,就有机会改变结果。
现在,如果你还在等好消息,不妨先给自己一个鼓励。你知道吗?很多最后被录取的同学,最初都是在waitlist上。他们没有停下脚步,而是不断寻找机会,最终迎来了转机。
也许你现在觉得这条路很难走,但请相信,坚持下去,总会有回报。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很多人都在为你加油。
所以,别怕麻烦,也别怕被拒绝。从现在开始,动起来吧。你离录取,可能只有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