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学生准证(Student Pass) | 申请学校录取后,由校方提交给移民与关卡局(ICA) | 需保持学业进度,不得超期打工 |
课程期间打工 | 每周最多20小时,假期可全职工作 | 需与专业相关,提前报备学校和ICA |
实习机会 | 部分课程要求实习,或通过学校就业中心联系企业 | 确保雇主有合法资质,避免被剥削 |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刚到新加坡留学,发现生活费比预想中高很多。朋友小李就是个例子,他在UCL读计算机,原本以为学费和住宿费能撑住,结果发现日常开销压力很大。
小李一开始尝试自己做饭,但后来发现连买菜都得精打细算。他开始考虑打工,但不知道政策到底怎么规定的。直到他问了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才明白原来学生准证允许他每周最多工作20小时。
像小李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很多留学生初到异国,对当地的打工政策不太了解,容易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错过机会。其实,新加坡的打工政策在近几年已经越来越开放,给留学生提供了更多发展空间。
比如,南洋理工大学(NTU)的学生可以利用学校的职业发展中心寻找实习机会。去年就有不少工程专业的学生通过这个渠道找到暑期兼职,不仅赚到了钱,还积累了实际工作经验。
纽约大学(NYU)的学生在新加坡校区也有类似的打工机会。他们可以通过学校的校外学习项目(Off-Campus Work Study Program)申请兼职,前提是他们的课程安排允许,并且工作内容与专业相关。
不过,打工并不是随便就能做的。比如,如果你是就读于新加坡国立大学(NUS),你需要先向学校提交打工申请,获得批准后才能正式上班。同时,你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规定上限,否则可能面临签证被取消的风险。
有些同学可能会觉得,只要不被发现,偷偷打工也没关系。但其实不然,一旦被发现违规,不仅会被罚款,还可能影响未来的签证申请。
比如,有个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因为没有报备就去餐厅打工,结果被移民局查到,直接被要求离境。这种案例虽然不多,但足以说明遵守政策的重要性。
所以,建议大家在打工前一定要确认自己的学生准证是否允许工作,以及学校和移民局是否有相关流程。不要因为一时的经济压力而忽视了这些基本要求。
除了经济上的帮助,打工还能带来其他好处。比如,你在工作中认识的人,可能是未来求职的重要资源。很多留学生通过打工积累人脉,最后顺利留在新加坡工作。
如果你还在犹豫是否要打工,不妨想想:如果现在多花一点时间在兼职上,将来也许能少花更多时间在找工作上。
当然,打工也不能完全替代学习。你需要平衡好时间,确保学业不受影响。毕竟,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单纯为了赚钱。
最后,提醒大家一句话:别等到经济压力逼得你走投无路才想起打工。提前了解政策,做好准备,才是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