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阅读力提升 | 营造环境、选书、复述、讨论、榜样 | 适合年龄、持续时间、兴趣引导 |
去年冬天,我在温哥华的UBC校园里看到一个中国小留学生,他拿着一本《西游记》在图书馆角落读得津津有味。他的妈妈告诉我,孩子每天放学后都会和她一起读半小时中文书。她说:“虽然在国外生活,但我不想让孩子忘记自己的根。”这句话让我特别有感触。
很多留学生家长都担心孩子的中文能力跟不上,特别是阅读方面。在国外学习,课堂上用的是英文教材,回家后又很少接触中文环境。如果家长不主动引导,孩子可能会逐渐对中文失去兴趣。
我认识的一个家庭住在纽约的NYU附近,他们的孩子才六岁,但已经能流利地读完《安徒生童话》。他们每天晚上固定时间一起读书,哪怕只是十分钟,也坚持了两年多。这种习惯让孩子的中文表达越来越自然。
选书是关键。太难的书会让孩子失去信心,太简单的又无法激发兴趣。比如,一个八岁的孩子,如果只给他看绘本,可能很快就会觉得无聊。但如果选择一些图文结合、情节有趣的书,比如《小王子》,孩子会更愿意投入其中。
复述故事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有一次,我陪朋友的孩子读完《成语故事》后,让他用自己的话讲一遍。他居然能把整个故事讲得头头是道,还加了一些自己的理解。这说明他在认真听,也在思考。
亲子讨论能让阅读更有深度。比如读完《三字经》后,可以问问孩子:“你觉得‘人之初’是什么意思?”或者“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这样不仅锻炼了理解力,也拉近了亲子关系。
家长自己也要多读书。我见过很多留学生家庭,父母工作忙,很少看书。结果孩子也跟着不爱看书。反过来,如果家长经常拿本书看,孩子自然会模仿。
阅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需要长期积累。有时候,家长可能觉得孩子读得慢,但只要坚持,总会有收获。就像种一棵树,开始只是小苗,但只要耐心浇灌,终有一天会长成大树。
别等到孩子成绩下滑才想起阅读的重要性。从现在开始,每天花一点时间陪孩子读书,也许就是他们未来成功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