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个人陈述 | 明确动机,突出经历 | 避免泛泛而谈,结合具体项目 |
推荐信 | 选择合适推荐人,提供背景信息 | 避免重复内容,强调学术能力 |
简历 | 按时间倒序排列,突出相关经历 | 避免冗长,用数据说话 |
我第一次申请留学时,花了整整一个月写个人陈述。那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写得不够好,但直到看到一个学姐的文书,我才明白:好的文书不是华丽辞藻堆砌,而是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故事。
记得有位同学申请UBC的时候,他的个人陈述里提到自己在高中组织过一次环保活动,还联系了当地的环保机构。招生官觉得他不仅有热情,还有实际行动力,最终他成功拿到了录取。
推荐信是很多留学生容易忽视的部分。有人找导师写,结果发现导师根本不了解自己。其实推荐信最重要的不是“谁写的”,而是“写了什么”。比如NYU的商学院就特别看重推荐人的专业背景和对学生的了解程度。
写简历的时候,很多人会把所有经历都列出来,结果显得杂乱无章。其实最有效的方式是按时间倒序,重点突出与申请专业相关的经历。比如你申请计算机科学,就把编程比赛、项目经验放在前面。
有些同学在写文书时喜欢用大词,以为这样显得更专业。其实不然。招生官更在意的是你能展示出的真实能力和想法。比如你申请教育学,不如直接说“我曾经在社区学校做志愿者,帮助孩子们提高阅读能力”,而不是泛泛地说“我对教育充满热情”。
有时候大家会担心推荐信太普通,想请名人写。但其实只要推荐人真正了解你,并且能给出具体的例子,效果远比请个不熟悉你的人写要好。比如你有个教授虽然不是名校出身,但一直指导你做研究,这样的推荐信反而更有说服力。
写文书前先去查一下目标学校的官网,看看他们有没有特别关注的方面。比如哈佛大学的申请材料里,常常会提到领导力和社会责任感。如果你能在文书中体现这些特质,会更容易被记住。
很多人在写完文书后不会检查,结果因为拼写错误或者格式问题影响了整体印象。建议写完后多读几遍,最好找朋友帮忙看看,或者用一些工具检测语法错误。
文书不是一次性就能写好的,它需要反复修改。有时候你觉得写得很棒了,但再回头看可能会发现哪里不够清晰。保持耐心,不断打磨,才能写出真正打动人的内容。
最后想说的是,文书是你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机会。不要把它当成任务,而是当作一次自我表达的过程。哪怕只是一段简单的经历,只要讲得真实,就能打动人心。
如果你现在正在准备文书,不妨从一个小故事开始。也许是某次失败的经历,也许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只要你愿意分享,总会有人被你的故事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