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 赴美读高中 | 申请流程、学校选择、语言准备 | 文化适应、学业平衡 |
| 美国高中体系 | 了解学制、课程设置、成绩评估 | 重视课外活动与综合素质 |
| 英语能力 | 参加语言考试、提升听说读写 | 避免只依赖考试分数 |
| 文化适应 | 参与校园活动、与本地同学交流 | 保持开放心态,尊重差异 |
去年秋天,我收到了一封来自美国的录取通知。那是一所位于加州的私立高中——圣玛丽亚学院(St. Mary's College)。从收到录取信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疯狂地做准备。每天晚上翻看官网,研究课程安排,甚至还在Facebook上联系了几位已经在那边读书的学长。但真正到了美国后,才发现很多细节远比想象中复杂。
刚到学校的第一个月,我发现自己很难跟上课堂节奏。老师讲的内容太快了,而且很多术语我都不熟悉。比如在生物课上,老师突然提到“mitochondria”,我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那是“线粒体”。这让我意识到,语言不只是考试时的分数,更是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工具。
我之前在U.S. News的排名中看到过,纽约大学(NYU)是全美最热门的大学之一。但其实,很多学生在申请大学前,都先在美国高中打下基础。比如,我认识的一位朋友,他在波士顿的一所私立高中就读,后来顺利进入了纽约大学。他告诉我,美国高中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成绩。
选学校的时候,很多人会纠结于排名。但其实,真正适合自己的学校可能并不在排行榜前列。我一个朋友选择了密歇根州的某所公立高中,虽然排名不算高,但她觉得这里的师生关系更紧密,更容易融入。她还提到,学校里的国际学生比例适中,让她能更快适应环境。
语言准备是关键中的关键。我在出发前参加了托福考试,拿到了105分。但到了美国后,我发现光有分数还不够。课堂上的讨论、小组合作、甚至食堂聊天,都需要用英语来表达。我开始每天听英文播客,看美剧,还会在社交平台上和本地同学交流。慢慢地,我的口语进步了不少。
文化适应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刚到美国的时候,我总觉得大家对我的态度有些疏离。直到有一天,我主动加入了一个学校的社团,和几个本地同学一起组织了一次环保活动。那次活动后,我感觉和大家的关系明显拉近了。现在回想起来,主动沟通真的很重要。
平衡学业和生活也很重要。美国的高中课程很紧凑,但我发现,合理安排时间能让一切变得轻松。我会把每天的学习任务列出来,然后按优先级完成。周末的时候,我会去参加一些兴趣班或者运动,这样既能放松,也能结识新朋友。
如果我现在再回到起点,我会更早开始准备语言。也许我会提前半年去美国,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打好语言基础。另外,我也会更主动地和当地同学交流,而不是只和中国留学生在一起。
留学不是一场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你需要耐心、坚持,还有不断调整的心态。无论你是即将出发还是正在准备,记住,每一步都是成长的一部分。
如果你也打算赴美读高中,不妨从现在开始行动。不要等到最后一刻才慌张。多问问题,多找信息,多做准备。你会发现,真正的改变,是从你迈出第一步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