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 留学归来,月薪能否过万? | 了解就业市场、提升竞争力、调整预期 | 避免盲目乐观、关注行业动态、积累实战经验 |
我有个朋友小林,去年从加拿大UBC毕业,主修市场营销。回国后他信心满满地投了十几份简历,结果面试时HR问他:“你有相关实习吗?”他愣了一下,想起自己在加拿大的实习都是和专业不太对口的兼职。最后他拿到的offer是7K,比他预期低了不少。小林后来告诉我,其实他没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也没提前做足准备。 这种经历不是个例。很多留学生回国后才发现,学历高不代表就能拿高薪。尤其是当他们发现国内职场更看重实践能力和本地人脉时,才意识到自己可能错过了关键的铺垫阶段。 比如美国纽约大学(NYU)的毕业生小陈,学的是金融工程。他回国后投了很多大公司的岗位,但每次都被问到“有没有在华尔街实习过”。他才知道,国外的课程虽然扎实,但国内企业更看重实际操作经验和本地资源。小陈后来花了几个月时间考了CFA,还去了一家知名券商实习,才慢慢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再比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王婷,她学的是国际商务。回国后她一直以为自己能轻松找到外企的工作,但现实是,很多公司更倾向于招有本土经验的人。她后来主动联系了一些校友,参加了一些行业交流会,逐渐建立了人脉,最终拿到了一份薪资不错的岗位。 这些例子说明了一个问题:留学回来后能不能拿到高薪,不光看你的学校背景,还要看你在国外期间有没有积累真正有用的经验。像计算机、金融这类热门专业确实更容易拿到高薪,但如果你学的是冷门专业,或者没有实习经历,那竞争压力就大得多。 语言能力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很多留学生在国外待久了,可能会觉得英语没问题,但回国后才发现,中文表达和沟通方式和国外完全不同。比如有些同学在面试时虽然英语流利,但中文表达不够自然,导致HR觉得他们不够接地气。这种情况在一些需要频繁与客户打交道的岗位上尤其明显。 另外,留学生的薪资期望往往偏高。很多人觉得在国外读了几年书,回国应该能直接拿到高薪。但实际上,国内企业的薪酬结构和国外不同,而且很多岗位的竞争者也来自国内顶尖高校。比如北京某互联网公司招聘前端工程师,要求3年以上经验,而很多海归刚回国,经验不足,自然会被淘汰。 所以,提前规划职业路径真的很重要。如果你打算回国发展,最好在留学期间就开始准备。比如多找实习,哪怕是远程的也可以;多参加一些行业活动,建立人脉;甚至可以考虑在国内先找一份兼职或实习,让自己更了解国内市场。 还有就是不要盲目追求高薪。很多留学生回国后第一反应是“我要拿到1万以上”,但现实中,起薪5K-8K才是常态。你可以设定一个目标,但也要接受现实。有时候,先拿到一份工作,积累经验,反而比一味追求高薪更有价值。 最后,我想说一句:留学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回国后的第一步,决定了你未来的发展方向。别等到求职时才后悔,早点行动,早点准备,才能让自己的努力真正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