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 金融专业背景提升 | 选课、实习、证书、科研 | 合理规划,避免盲目 |
记得去年我一个朋友小李,他本科是金融专业,但申请研究生时被拒了好几个学校。他说自己以为学过几门基础课程就足够了,结果面试官一问具体项目经验,他就卡壳了。后来他意识到问题出在“背景不够强”,于是花了一年时间补课、实习、考证书,最后成功拿到了NYU的硕士录取。
其实像小李这样的人并不少见。很多留学生在申请或求职时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明明专业对口,但竞争力不足。这时候,背景提升就成了关键。
比如UBC(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金融专业学生,如果想申请美国顶尖商学院,光靠校内课程是不够的。他们通常会额外选修一些量化金融、投资分析之类的课程,甚至去参加线上MOOC课程,来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实习是另一个重要环节。像纽约大学(NYU)的学生,很多都通过暑期实习进入高盛、摩根士丹利这样的大公司。这种经历不仅能积累实际经验,还能为以后求职打下人脉基础。
不过实习不是随便找一份就行。比如有的同学只为了简历好看,去了小公司的实习,结果没学到东西。真正有帮助的是那些能接触到核心业务、有明确指导和反馈的机会。
证书也是加分项。CFA(特许金融分析师)和FRM(金融风险管理师)是最常见的两个。像英国的伦敦大学学院(UCL)就有不少学生考取CFA一级,作为背景提升的一部分。这些证书能证明你的专业能力,也能让招聘方对你更有信心。
但要注意的是,证书不能只停留在考试上。如果你只是拿到证书,却没用在实际工作中,那它可能不会带来太大价值。最好是边学边实践,比如在实习中应用所学的知识。
科研项目同样重要。比如哈佛大学的金融系学生,有机会参与教授的研究课题,写论文或者做数据分析。这不仅能锻炼研究能力,还能提升学术背景,对申请博士或高端硕士非常有帮助。
有些学生可能会觉得科研太难,或者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其实可以从学校的科研中心或者导师那里寻求机会。有些大学还会提供暑期科研项目,适合想要提前接触研究的学生。
背景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规划。比如你打算申请Master of Finance,那么从大三开始就要考虑选课、实习、证书这些方面。不要等到最后一刻才临时抱佛脚。
还有就是,别只盯着名校。有时候去一些有特色的学校,反而能获得更个性化的指导。比如加拿大的约克大学,虽然名气不如多伦多大学,但在金融领域也有不错的资源。
背景提升的最终目标,是让自己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无论是申请学校还是找工作,你的经历、技能和证书都能成为你的优势。
现在想想,当初如果早点重视背景提升,可能就不会浪费那么多时间在无效努力上。希望你能从这篇文章中得到启发,尽早开始规划,别等到了关键时刻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