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 商科热门,就业真的那么好? | 分析行业趋势、岗位需求和就业数据 | 提升技能、积累实习经验 |
去年夏天,我在UBC的校园里遇到一个留学生朋友。他刚从商学院毕业,拿着一份不错的offer去了一家投行工作。但几个月后,我听说他辞职了,因为觉得压力太大,而且收入并没有想象中高。他跟我说:“其实我本来以为商科是条金光大道,没想到现实没那么简单。”这句话让我开始思考:商科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容易找工作吗?对于正在考虑选择商科的你来说,这个问题太重要了。
商科一直是留学生的热门选择,尤其是像NYU、UCL这样的名校,商科专业每年申请人数都爆满。很多学生觉得商科课程内容实用,未来就业面广,听起来就让人安心。但实际情况是,这些学校的商科毕业生数量庞大,企业招聘时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的候选人。比如2023年,纽约大学的商学院有超过5000名毕业生,而真正能进入顶尖企业的比例不到10%。这意味着,光靠一张文凭已经不够用了。
再看看就业市场,商科毕业生在求职时往往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岗位竞争激烈,二是薪资水平不一。以美国为例,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市场营销经理的平均年薪大约是14万美元,但实际拿到这个数字的人可能只有少数。大多数毕业生进入的是中小型公司,或者刚开始只能做助理类的工作。比如,在温哥华,一些商科毕业生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月薪只有4000到5000加元,远低于他们预期。
不只是北美,欧洲国家的情况也不乐观。英国的商科毕业生近年来增长迅速,但经济环境变化让企业招聘变得谨慎。比如伦敦商学院(LBS)的毕业生,虽然名校光环加持,但很多人在毕业后一年内还在寻找合适的工作。有些同学甚至选择转行,比如去科技公司做数据分析,因为那里对商科背景的学生更友好。
如果你正在考虑选商科,一定要了解不同国家的政策。比如加拿大,留学毕业后可以申请三年的工签,这对想留在本地发展的学生是个机会。但如果你的目标是回国发展,那就要提前规划。比如国内的国企或外企,对海外学历的认可度高,但更看重实际能力。比如复旦大学的校友会曾提到,有些留学生回国后发现,自己在学校学的知识和实际工作差距很大,需要重新学习。
想要在商科领域脱颖而出,不能只靠课堂知识。你需要主动提升技能,比如掌握Excel高级功能、数据分析工具(如Python或Tableau),甚至是金融建模。这些技能在求职时能让你比别人多一个优势。比如,我在一个留学论坛看到,一位来自多伦多的学生,他在大三时自学了财务分析,结果在实习中被直接录用。
实习经历同样重要。很多商科学生觉得实习只是“走过场”,但实际上,实习是你接触真实职场的最好机会。比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商学院鼓励学生在大二就开始找实习,这样他们在毕业前就能积累丰富的经验。一位学姐告诉我,她在华尔街的一家投行实习期间,不仅学到了业务流程,还结识了业内人脉,这为她后来找工作提供了极大帮助。
别小看跨学科的学习。现在很多企业更看重复合型人才,比如懂市场营销又懂技术的人才。你可以考虑辅修计算机、统计学或者心理学等课程,让自己更有竞争力。比如,斯坦福大学的商学院允许学生选修其他学院的课程,这种灵活性让很多学生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方向。
最后想说,商科不是一条轻松的道路,但它也绝对不是无路可走。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与其盲目跟风选专业,不如先问问自己:我真的适合商科吗?我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你能找到答案,那就勇敢地走下去。别怕困难,别怕失败,只要你持续努力,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