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骤 | 注意点 |
|---|---|
| 了解国家名称由来 | 知道“白俄罗斯”与“白罗斯”都是同一个国家 |
| 确认大学官方名称用词 | 注意学校官网和招生简章一般用“白俄罗斯” |
| 日常交流时灵活应用 | 口语中用“白罗斯”更自然,特别是和当地人聊天 |
| 留学申请准备材料 | 建议用官方名称避免不必要误会 |
刚来白俄罗斯留学的时候,我第一次和同学聊天,脱口而出“白罗斯”,结果对方愣了一下,问我是不是说“白俄罗斯”啊。我心想,这俩名字不是一样的吗?后来慢慢了解才明白,这两个名字其实指的是同一个国家,只是叫法不一样。作为留学生,搞清楚这些细节特别重要,毕竟名字用错了,不仅自己感觉别扭,跟老师、同学交流也会有点尴尬。
说起大学的官方用词,我当时申请明斯克国立大学(Belarusian State University,简称BSU)的时候,招生简章和官网上全都用“白俄罗斯”这三个字。无论是报名表还是录取通知书,文档里都叫“白俄罗斯”,毕竟这是官方的标准译名。像北美的大学,比如UBC(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或NYU,他们在国际交流时也会对国家名称格外讲究,避免用口语化词汇带来理解偏差,所以你看到的文件里几乎都是规范名称。
但在校园里,尤其是和同学们聊天,大家更喜欢说“白罗斯”。这其实是“白俄罗斯”的口语简化版,听起来更顺口,大家交流起来也轻松。比如我室友是本地人,他跟我说:“你来白罗斯留学,肯定得习惯这个词。”我也发现社交媒体、日常对话里,“白罗斯”比“白俄罗斯”用得多,感觉就像我们说“美国”而不是“美利坚合众国”一样。
不仅仅是口语,连留学生交流群和微信朋友圈,大家发动态也常用“白罗斯”。比如我加的“白罗斯留学生联盟”群,群名里就用的这个词,这样更接地气,感觉更亲切。其实白俄罗斯的官方名字是“Republic of Belarus”,中文直译就是“白俄罗斯”,但因为俄语和当地白俄罗斯语发音差异,才有了不同的中文音译版本。
我还记得准备签证材料时,填表格一定要用“白俄罗斯”这三个字。使馆工作人员也会看你文件上的国家名称是否规范,避免因为名字不统一而耽误审核。就像我朋友准备去明斯克理工大学(Belarusian National Technical University)读书,签证申请材料上全用“白俄罗斯”,这样更正式,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留学政策方面,白俄罗斯政府和高校对国际学生的一些特殊政策,官方公告和通知里都会用“白俄罗斯”。例如2023年白俄罗斯教育部发布的新留学生奖学金项目,公告里都是“白俄罗斯”,从政策宣传到申请流程,都是标准译名。拿奖学金的时候,你会收到印有“白俄罗斯”字样的证书,文件正式又权威。
不过,你千万别觉得“白罗斯”用错了。实际上,和当地朋友交流,说“白罗斯”会让你显得更接地气。就像你跟纽约大学的同学说“The Big Apple”,没人会纠正你。这种称呼代表了亲近感,能帮你更好融入当地生活。身边的白俄罗斯朋友也会觉得你不再是“外来人”,而是懂得他们文化的一份子。
如果你还没去,也想申请白俄罗斯的高校,记得先把官方文件里的“白俄罗斯”记牢。申请材料、成绩单、推荐信等,一定要用标准译名。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日常生活和口语交流就大胆用“白罗斯”吧,这样能显得更自然,更符合本地表达习惯。
我觉得搞懂这点,能让你在生活中少走弯路。比如我刚开始说错,老师会纠正,朋友们也会调侃。慢慢调整后,大家都觉得我说话更顺畅,交流更轻松。别小看这名字的差别,它是你和这片土地建立联系的第一步。好比去德国读书,叫“Deutschland”还是“德国”,其实就是文化融入的标志。
总而言之,白俄罗斯和白罗斯其实是“两个名字一个国家”的事儿。你只要知道什么时候用正式的“白俄罗斯”,什么时候用口语的“白罗斯”,就能轻松应对各种场合。申请时用正规,生活中用自然,跟老师、同学、朋友聊得更带劲。毕竟,留学生活不就是要舒服自在嘛。
最后,给准备去白俄罗斯留学的你一句大白话建议:别纠结这名字哪个对错,懂得灵活用就行。就像咱们平时叫北京“京城”或者“北京”,其实都能让人知道你说的是哪儿。学会这些小细节,你留学路上就能少点尴尬,多点自信,感受这片土地的温度。冲吧,白罗斯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