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准备作品集 | 突出个人风格,质量重于数量 |
了解目标院校考试内容 | 留意考试形式和时间安排 |
语言成绩准备(如TOEFL托福) | 达到学校最低语言要求 |
实践技能训练 | 多练速写和现场创作 |
面试环节准备 | 自信表达,了解自己作品背后的故事 |
记得刚准备申请艺术大学的时候,我那室友阿杰整天抱着画板,神情紧张到不行。那会儿我还不懂他的焦虑,后来慢慢聊开才知道,艺术大学入学考试真不是闹着玩的,尤其对我们留学生来说,准备得细致点,才能避免临场手忙脚乱。像UBC(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和NYU(纽约大学)这些学校,考试内容和申请要求其实都有不少讲究,要是不提前了解,根本不知道该往哪儿下手。
作品集不是“拼数量”,是展现你“灵魂”的窗口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小慧,当初申请NYU的艺术学院,作品集光是准备就花了三个月。她告诉我,很多同学误以为多画几张就好,但招生官其实更看重作品的深度和连贯性。小慧选了她最满意的10幅作品,主题紧扣“日常与情感”,每幅作品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最后她录取了,招生官私下说:“她的作品让人感受到艺术家的思考,而不是简单的技能堆积。”
目标学校的考试形式差异大,先摸清“规矩”
UBC艺术学院的入学考试就和NYU不太一样。UBC侧重现场速写和创作,考试当天会让你现场画一个主题,时间大概两小时;而NYU更看重之前准备的作品集和面试表现。我的一个学长申请UBC,他提前三个月开始做模拟现场速写,每次都计时,熟悉压力下的作画感觉。这样考试那天才没手足无措。别说,这种实战练习真有效。
语言成绩是敲门砖,TOEFL(托福)分数别低于要求
艺术大学虽然看重创作能力,但语言成绩也是必须过的关。像很多学校要求TOEFL(托福,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至少80分以上。我的室友婷婷,第一次考只有75分,结果申请被卡了。后来她加强听力和口语训练,第二次考到88分,顺利通过语言审核。语言达标才能让你更顺利参加面试和课程,别小看这一步。
实践技能训练不能停,速写和现场创作是王道
艺术考试往往有现场绘画环节,速度和内容同样重要。我的朋友阿明申请加拿大的另一所艺术大学,他每天固定练习30分钟速写,从人物到静物都画过。临近考试,他还模拟现场创作,练着时间限制内完成一幅作品。考试当天,他冷静应对,整个过程顺畅,最终被录取。他说:”平时多练,考试才不慌张。”
面试不只是聊技术,更是让招生官认识“真实的你”
我认识的一个同学小楠,申请NYU时面试环节表现特别好。她不仅讲清楚了自己的作品集背后的灵感,还主动谈了自己对艺术未来的规划。招生官当场就说:“你有想法,有想表达的东西,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学生。”所以面试别只准备技术问题,想想你为什么喜欢艺术,你希望通过艺术做什么,真诚比背稿更打动人。
申请时别忘GPA(平均成绩)也会被看重
虽然艺术大学更看重作品,但GPA(GPA是Grade Point Average,平均成绩)也不容忽视。UBC艺术学院就要求申请者高中GPA至少3.0(满分4.0)。我的一位朋友因为高中成绩不够理想,虽然作品集不错,但一开始被拒了。后来他补考提升了GPA,再次申请时顺利通关。成绩是硬指标,别让它成为你申请的“绊脚石”。
留学政策变动快,考试和申请时间一定要紧盯
疫情后世界变化大,包括加拿大和美国的留学政策也调整频繁。像UBC去年就把申请截止日期往前提前了一个月,还有的学校开始增加线上面试或线上作品提交。我的朋友小杰因为没及时关注官网和微信公众号,错过了最新通知,差点耽误申请。别只盯着考试准备,学校官网和官方渠道公告一定要每日关注。
申请艺术大学,心态放正才是王道
我身边太多朋友一紧张就乱了阵脚,其实艺术本来就是个用心表达的过程。要相信自己的独特性,哪怕和别人风格不同也没关系。准备过程中难免碰壁,遇到挫折别慌,调整心态比什么都重要。就像我室友阿杰,最后一刻画的那幅作品,他没指望拿第一,但用心去完成了,结果还被录取了。用心去做,幸运才会找上门。
说到这里,别被“考试太难”“作品不够好”吓住了。你看,大家都是一步步摸索走过来的。早点开始准备,规划好每一步,别把所有东西留到最后一刻。作品集要用心打磨,语言考试别偷懒,面试多练练说话技巧,关注政策别掉链子。别怕,艺术大学入学考试其实就是一场展示自我的机会,过了这关,你离梦想就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