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确定目标学校和专业 | 学费差异大,先锁定范围更好规划预算 |
查清本科和研究生收费标准 | 本科和硕博学费有较大差别,别查错了 |
考虑生活费和其他杂费 | 光算学费不够,租房、交通、伙食都得算上 |
关注奖学金和助学金信息 | 奖学金能减轻压力,但竞争激烈,要提前准备 |
留意汇率和政策变动 | 汇率波动会影响预算,学签和签证政策也要跟上 |
学费到底有多贵?先听听小红的故事
去年来我室友小红跟我说,她刚从温哥华的UBC(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兴奋得不得了。可是,兴奋之后她一算学费,差点没吓哭。她说:“哥们,我本科一年学费差不多是5万加币,折合人民币差不多26万!我都没想到会这么贵。”
小红后来告诉我,她查了很多信息,发现加拿大大学的学费跟专业、学校、学历层次关系特别大。就算同一个学校,商科和工程的学费都能差不少。听她说,我才意识到准备留学预算真不是随便拍脑袋能行的事。
UBC本科和研究生学费差距有多大?
UBC是加拿大顶尖大学之一。它本科国际学生学费大约是每年5万加币,商科、计算机专业甚至更高。而研究生的学费则多变,像商学院硕士项目一年大概3.5万加币,理工科硕士有时能低到2万多,但博士项目通常都是按研究经费配合,可能更灵活。
举个例子,我的一个朋友在UBC读计算机硕士时,学费一年是3.2万加币,他说这个数字对他来说还算“良心”,因为之前本科就读时学费更高。因为研究生项目有奖学金,还有助教(TA)岗位可以申请,减轻不少负担。
生活费才是隐藏的“大头”——温哥华VS多伦多
我认识一个同学去多伦多的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留学,他跟我吐槽说:“温哥华虽然学费贵,但多伦多的房租更吓人!”
多伦多的平均租房费用比温哥华略高,普通单间公寓一个月租金常常超过1200加币。加上交通、伙食费,每年生活费能轻松达到1.2万到1.5万加币。温哥华的生活费也不低,但吃住交通相对多伦多稍微便宜点。比如UBC附近学生宿舍的价格大概在每月800-1000加币,自己租房可能还要贵。
所以光算学费不算生活费,留学预算就容易崩盘。这也是小红后来加紧打工,尽量申请学校的兼职岗位的原因。
奖学金和助学金,真能救命吗?
我认识的留学生里,大部分都会积极申请奖学金。UBC、Toronto、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这些名校都有面向国际学生的奖学金,金额从几千加币到数万加币不等。不过竞争超级激烈。
有个朋友GPA(Grade Point Average,成绩平均分)保持在3.8以上,他告诉我:“申请奖学金真的得提前准备,不光GPA好,还要有课外活动、推荐信这些硬指标。”TOEFL(托福)成绩也很重要,这个考试主要考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留学申请没有合格分数几乎没戏。
奖学金能帮你减轻学费压力,但别指望靠奖学金全部搞定,做好全额预算才稳妥。
学费变化快,别忘了关注汇率和政策
今年有不少同学吐槽说,因为人民币对加币汇率下跌,原本准备的预算突然不够用了。比如之前汇率是1加币兑5.2元人民币,突然跌到1加币兑5.6元,算下来学费和生活费成本都上去了不少。
还有就是政府的留学政策也会影响整体花费。加拿大允许留学生在学期间打工,每周最多20小时,假期可以全职工作,能赚点生活费,这点挺不错。但政策一旦收紧,打工时间减少,生活费压力就更大了。
换个角度想想,准备预算其实是给自己自由
我跟你讲,很多人刚决定留学时,都会被“学费多少钱”这个问题吓住,觉得压力山大。但我觉得,准备足够的预算,其实是在给自己留足“自由”——自由去学自己想学的专业,享受留学生活,不用天天担心钱的问题。
你可以把预算当成一个工具,先查学校官网,关注专业开销,自己算清楚每年要花多少钱,再留点余地给生活费和突发情况。像小红后来虽然学费贵,但她准备充分,就没因为钱焦虑,能更专心学习,结果GPA还挺不错。
所以别急着找“便宜”的路子,多花点时间规划、准备未来那笔钱,留学路上才会顺顺利利。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