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生病时先评估症状 | 别慌,轻微感冒可以自我护理,严重不适需马上看医生 |
熟悉学校的医疗资源 | UBC、NYU都有校医院,国际学生保险覆盖也不一样,要问清楚 |
购买合适的医疗保险 | 别只图便宜,看看覆盖哪些病种和药物,理赔流程是否方便 |
学会预约医生和看诊流程 | 有些学校或当地诊所需要提前预约,别等病情加重才急 |
准备好常用药和应急联系方式 | 感冒药、退烧药、抗过敏药,联系学校健康中心和朋友,信息要齐全 |
那次感冒差点耽误了NYU的期中考试,教会我生病时该怎么做
大四的秋季学期,我在纽约大学(NYU)正准备TOEFL考试(英语水平考试)和期中GPA(学业成绩平均分)都很重要的时候,突然发高烧,头晕得不行。周围朋友都忙着备考,没人能陪我去看医生。那天我才明白,留学生生病真的不能忽视,得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哪里能去看病,保险怎么用,哪怕是感冒也会影响成绩和心情。
生病了,先别慌,评估症状是关键
我认识不少在UBC(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朋友,感冒发烧时,有人就是先自己量体温,喝温水,休息几天就好。轻微的头疼、流鼻涕,通常可以靠睡觉和简单药物缓解。但如果像我那样,高烧不退、全身无力,或者出现持续呕吐、呼吸困难,必须赶紧去看医生。千万别硬撑,拖着对学习和身体都不好。
了解学校医疗资源,省时又省钱
UBC有自己的学生健康中心,国际学生免费或优惠看医生,甚至可以预约心理咨询。NYU则有校医院和合作诊所,校园附近还有很多诊所可以使用学生保险。刚入学时,我建议大家花点时间去学校官网或国际学生办公室了解清楚,知道校医院地址、工作时间、如何预约。别像我,第一次发烧还跑错了诊所,白白浪费了一天。
别小看医疗保险,买对才安心
很多留学生以为学校强制的保险就够了,结果发现某些药物或特殊病症不报销。比如我有个同学在UBC,保险没覆盖牙科,看牙疼痛就得自费。建议大家入学前或开学后,详细了解保险条款,看看涵盖哪些医疗项目,报销比例是多少,理赔流程复杂不复杂。有的保险还包括紧急救护车费用和心理健康服务,这些都很重要。
学会预约医生,别等病情加重再行动
在NYU,我同学告诉我,校医院预约号很紧张,尤其是流感高发季节。有些诊所支持在线预约,有些只能电话挂号。千万别病急乱投医,要提前学会用学校的健康平台或者下载诊所APP,及时预约。如果病情严重,直接去急诊室没问题,但普通感冒不建议挤急诊,这样既贵又浪费资源。
准备常用药和紧急联系人,随时应对突发状况
我室友在UBC就会提前准备一些常用药:退烧药、感冒药、止痛药和抗过敏药。她还把校医院的电话、最近的药店地址和几个好朋友的手机号码都保存到手机里,生病时能快速联系求助。别以为国外买药很方便,有些药需要处方。自己带点基础药品,遇到不懂的可以先问医生或药剂师。
文化差异也会影响看病体验,提前了解很重要
我发现美国和加拿大的医生问诊方式和国内不太一样,更多的是问症状和生活习惯,有时候没直接给药,而是建议观察或做检查。记得刚来NYU时我不太敢说实话,怕被罚款或被拒诊。其实,医生都是帮你的,坦诚沟通很关键。另外,语言不通也可能让看病变麻烦,学校通常提供翻译服务,或者你可以找同学帮忙。
感冒发烧也别忘了和教授沟通,争取合理调整
考试季生病最头疼,很多同学因为发病没法参加期中考试。我朋友在UBC生病时及时给教授发邮件说明情况,附上医生证明,教授给了延期考试的机会。别觉得麻烦,这也是保护自己权益。学校和教授都理解留学生压力大,生病时诚实沟通,往往能得到帮助。
预防大于治疗,留意饮食和作息很重要
生病太频繁,学习肯定受影响。我在NYU宿舍时发现,周围同学因为熬夜、饮食不规律容易感冒。大家可以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规律作息,适当锻炼。尤其是换季和疫情期间,戴口罩、勤洗手、避免人员密集场所,都是特别管用的“免费药”。预防好了,身体自然棒,学习才稳。
别把压力憋在心里,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留学生活压力大,身体和心理都可能出现问题。UBC和NYU都有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生病也可能是心理原因引起的,比如焦虑导致失眠。朋友生病时,我建议他去学校健康中心问问,有时候换个方式调整心态,身体也会好转。别怕去看心理医生,这很正常,大家都经历过。
给你一个实用小建议,病了别硬扛,赶紧行动
大家在国外生病,别想“忍忍就过去”,那样不仅自己痛苦,也影响学习和生活。知道自己该去哪儿看病,保险怎么用,准备常用药,和教授沟通,这些都是留学必备“生存技能”。你要是觉得身体不舒服,马上做点什么,别拖。身体好了,心情自然好,学习成绩也会跟着上去。用心照顾自己,这才是留学的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