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确定目标院校和专业 | G5名校录取率极低,专业不同差异大,提前调研很重要 |
提升学术成绩(GPA)和语言成绩(TOEFL/IELTS) | GPA是平均成绩分数,TOEFL/IELTS是英语水平测试,都是硬指标 |
准备个人陈述和推荐信 | 要展现个性和专业背景,推荐信要找熟悉你学术能力的老师 |
了解专业录取率和竞争情况 | 热门专业录取率低,冷门专业可能更容易拿offer |
利用校友和学长资源 | 问问学长学姐经验,拿到第一手申请建议和内部信息 |
记得刚跟朋友聚会的时候,大家聊起申请英国G5名校的热门专业,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因为谁都知道,G5学校牛得不行,申请就像挤爆了的地铁,热门专业更是抢破头。那时候我就想,得搞清楚这些专业的录取率,才知道自己要不要拼命刷GPA(就是平均成绩分数)和托福(TOEFL,一种英语水平测试)分数。尤其是我们这些海外学生,竞争压力大,信息又少,知道这些数字简直就是救命稻草。
剑桥的计算机科学,录取率低到让人心跳加速
说说剑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吧。它是G5中申请最火爆的专业之一,录取率只有不到10%。我一个朋友去年申请,GPA得是3.8以上,托福也要至少100分。他准备了好几个月,写的个人陈述里全是他做的项目和参加的编程比赛。剑桥还特别看重数学背景,面试也考得挺难,像是要你现场刷算法题。她最后幸运拿到offer,可真是拼了命才行。这里要提醒大家,剑桥计算机学科竞争激烈,没硬实力的话,别轻易冲热门专业。
牛津的人文专业,录取率反而比理工科低
反倒是牛津的人文社科类专业,比如历史、哲学,录取率往往低于理工科。我的一个学长申请牛津历史,托福105,GPA 3.7,成绩还不错,但因为名额有限,竞争太激烈,他当年就没被录取。不过他后来申请了伦敦政经学院(LSE)类似专业,顺利拿到offer。牛津的人文专业看重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个人陈述和老师推荐信比光成绩更重要。留学生要多准备写作素材和论文作品,别光盯着成绩。
帝国理工的工程专业,硬件背景是加分项
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以理工见长,尤其是工程专业。录取率大概在15%左右,算是比较“友好”的数字。我的朋友小李,学机械工程,GPA 3.6,托福98,申请时特别强调了他在国内实习的项目经历。帝国理工重视实践能力,推荐信也要找实习导师写,能凸显你“动手能力强”就很吃香。此外,英国内政部对理工科留学生签证也有利,好处多多。申请工程专业的同学,尽量多积累相关实习和项目经验。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的经济学专业,门槛高但机会多
LSE的经济学专业超级热门,录取率大约在10-12%之间。LSE更看重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GPA要在3.7以上,托福至少100分才有竞争力。我认识的一个学姐去年申请了经济学,她除了成绩优秀,还参加了几个国际经济学竞赛,个人陈述里讲了自己对经济问题的见解,最后拿到了offer。LSE对留学生很友好,申请时要重点展示你对专业的独特理解和未来规划,别只是写流水账。
UCL的建筑学,设计作品是关键
伦敦大学学院(UCL)的建筑学专业申请时,录取率也不低,大约15%。但跟其他专业不一样,作品集非常重要。我一个留学生朋友申请这个专业,花了一个月时间准备作品集,把高中和大学期间的设计稿、模型照片都整理了进去。评审看过后觉得他的设计感强,才给了面试机会。UCL对建筑学要求很高,语言成绩托福要95以上,GPA也不能低于3.5。作品集和面试表现好,才是打开大门的钥匙。
多观察英国留学政策变化,及时调整申请策略
其实除了硬件条件,英国的留学政策也在变。前段时间英国放宽了毕业生工签政策,允许留学生毕业后留英工作2年,这让很多人更愿意申请热门专业,因为就业机会增多了。像爱丁堡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也都在紧跟政策变化,调整专业设置和录取标准。建议大家关注UKCISA(英国国际学生顾问组织)官网和各学校官网,不要错过最新政策,合理安排申请时间和专业选择。
如何用GPA和托福成绩“杀出重围”
GPA就是你大学课程的平均分数,通常满分是4.0,托福是测试你英语听说读写的水平,满分120。G5名校的热门专业,基本上GPA都要3.7以上,托福要100分起步。有些专业还会特别看数学成绩或者专业课成绩。我的朋友小王报名牛津经管专业,托福刚过100,GPA是3.9,成绩稍微在边缘,申请前她疯狂刷题,参加补习,还参加了几个线上学术活动来丰富简历。结果硬实力加背景帮他拿到了面试机会。说白了,想进G5热门专业,光有分数还不够,得在申请材料里展现亮点。
申请热门专业,推荐信和个人陈述的重要性
大家千万别小看推荐信和个人陈述。我认识一个申请伦敦大学政治学的学弟,他GPA也就3.6,托福102,成绩没特别突出,但他推荐信写得非常具体,老师详细讲了他在学校组织的志愿活动和演讲能力。个人陈述讲得也特别生动,不是硬邦邦的流水账,而是讲他的成长故事和对政治的热情。结果LSE录取了他。推荐信最好找熟悉你学术能力的老师写,个人陈述里表现出你的个性和思考,不要死抄模板!
申请多个专业,分散风险
最近我也跟几个学长聊过,大家一致建议,申请G5名校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