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准备简历和作品集 | 突出GPA(平均成绩)和实习经历 |
了解香港工作签证政策 | 申请“毕业生就业计划”,留港更方便 |
参加校友会和招聘会 | 建立人脉,提前了解行业需求 |
提升语言能力 | 英语和普通话都要扎实,面试加分 |
积极申请实习岗位 | 积累本地工作经验,增加录取机会 |
毕业季的烦恼:我该留港工作吗?
记得我刚毕业那会儿,宿舍小聚大家都在讨论:毕业了留不留香港工作?小明说他在UBC(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读完硕士,准备申请香港的“毕业生就业计划”,而小红则想回国内发展,听得我一头雾水。其实香港对我们这种海外留学生来说,留港工作不仅是个机会,更是个挑战。毕竟有些签证限制,有些行业也很竞争激烈。今天就跟你聊聊,怎么一步步把留港工作这件事安排得妥妥的。
简历里别忘了写GPA,香港公司也很看重
你知道GPA吗?就是你所有课程的平均成绩,满分通常是4.0或者5.0,这是北美大学常用的评分体系。像我朋友Anna,在NYU(纽约大学)读商科时,GPA保持在3.7,因为成绩好,她的简历立马就抢眼了。香港企业很喜欢看成绩,尤其是像汇丰、渣打这种金融大行,GPA高会让你更有竞争力。除了成绩,实习经验也不能少哦,哪怕是校园里的项目也能写进去,证明你动手能力强。
签证政策别忽视,毕业生就业计划帮大忙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有个“毕业生就业计划”,允许留学生毕业后在港找工作最长18个月,这可是敲门砖。我的学长Jack,香港理工大学毕业后就是靠这计划拿到签证,顺利进入了一家跨国企业。申请时要提交学校证明、成绩单和雇主聘用信,好好准备这些材料别慌张。不要以为签证难办,懂得利用政策,你就能轻松过关。
校友会和招聘会,别等着天上掉馅饼
大多数留学生都忽略了,学校的校友会和招聘会其实是宝藏信息。像香港大学就经常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参与的人不多但机会多。去年我去了一次,现场遇到几个猎头,聊了聊实习机会,结果后来还拿到了面试邀请。记得加校友群,和学长学姐多聊聊天,他们的经验往往比网上的干货还实用。
语言能力要硬核,TOEFL成绩也是敲门砖
说到语言,TOEFL是托福考试的简称,主要考你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虽然香港大学多数课程用英语授课,但面试时你的普通话和英语都得hold得住。老板们喜欢既能用英语谈业务,也能用普通话交流的员工。我的同学Leo,拿到托福100分以上,普通话流利,最后就被一家外企录用了。平时多练口语,别怕犯错,最重要的是敢说。
实习经验能加分,特别是本地公司
说实话,光凭成绩去面试很难脱颖而出。实习是最好的证明,我一个朋友Linda,在香港中文大学读书时,每年暑假都会去本地的中小企业实习,虽然薪水不高,但积累了不少实际操作经验。她毕业后投简历时,HR一看到她有香港本地实习经历,立即感兴趣。实习还能帮你更了解香港职场文化,面试时更能自信地展示自己。
别怕被拒,调整心态很重要
留港工作,拒绝是常事。我认识的很多朋友,面试一开始连声“谢谢”都没学会,结果被拒了不知所措。其实,把面试看成聊天,哪怕是失败的面试都能学到东西。调整心态很关键,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多投简历,多练习面试技巧,慢慢自然就能找到合适的位置。
人脉决定职场高度,主动出击
香港是个很看重关系的地方。记得我之前参加了香港科技大学的创业讲座,结识了不少同学和创业者。后来他们介绍了我几个实习机会,门路一下子打开。不要害羞,主动去参加各种活动,投简历的同时拉上朋友帮忙介绍,很多机会就在你的朋友圈里。留学生之间互帮互助,效果特别好。
注意行业趋势,不同专业机会不一样
不同专业的机会差别挺大的。像金融、IT行业在香港需求很旺盛,毕业生更容易找到工作。我朋友Tom,香港城市大学IT专业毕业,他用学校资源申请了腾讯香港分公司的实习,毕业后顺利留下。相比之下,文科专业可能竞争更激烈,需要多积累实践经验。了解行业动态,针对性投递简历很重要。
实用建议:别等毕业才开始准备
听我一句,千万别毕业后才慌忙找工作。其实从大二大三开始,你就可以准备简历、参加招聘会、积累实习经验。香港的职场机会多,但竞争也大,早点准备才能抢先一步。你要把留港工作当成一场马拉松,稳步前进,别寄希望于一蹴而就。每一步都扎实走好,走到最后,成功留港工作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