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了解兴趣和职业规划 | 别光看薪水,想想工作会不会让你觉得“无聊死了” |
关注心理学研究 | Essex大学的研究能帮你更科学地认识工作感受 |
结合留学目标择业 | 不要光为了GPA(平均绩点,Grade Point Average)和签证,选个让你痛苦的工作 |
留学生心声:我为什么这么在意“无聊”的工作?
那天我跟在UBC(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读心理学的朋友小李吐槽:“我快毕业了,压力超级大,最怕以后找个工作天天坐办公室发呆,活得不开心。”其实,很多留学生都有同感。你去了国外花了大价钱学语言考试,比如TOEFL(托福,一种英语水平测试),熬GPA(平均绩点)到高分,都是为了将来有个好工作。可如果这工作让你每天无聊到想睡觉,那努力不就白费了吗?
Essex大学心理学研究告诉你:世上最无聊的工作竟是…
最近我看到Essex大学心理学系的一项研究,他们通过问卷调查了上千份数据,发现最无聊的工作竟然是数据录入员!对,就是那种整天对着电脑输入数字、文件,重复到眼睛都要瞎的活。想想纽约大学(NYU)留学生小张,她实习的时候做过类似工作,说“简直像被时间绑架,脑子都不用动”。这研究还说,无聊感会导致工作效率低、心理压力大,长期下来可能影响健康。
为什么数据录入那么无聊?心理学角度揭秘
Essex心理学家说,这类工作缺乏“挑战性”和“自主性”,人脑得不到刺激,自然感觉无聊。就像你在温哥华的Simon Fraser University (SFU)看到的那种自动化生产线工人,一整天做同样动作,久了谁都发疯。相比之下,心理学系的朋友因为工作内容多样,时常需要思考和解决问题,所以不容易无聊。
留学生找工作时的误区,别光看工资和稳定
很多留学生找实习或者毕业后工作,第一眼都看工资高不高、签证方便不方便。其实我认识的很多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留学生,拿到了金融行业offer,工资爆高,但每天加班又无聊,最后一个月辞职了。留学生活不容易,别为了钱和身份绑架自己,心理健康才是第一位。想想你学了这么多年,为啥不找个自己觉得有意义又不无聊的工作?
工作无聊的危害,别小看了它对留学生的影响
有个在悉尼大学(University of Sydney)读书的朋友小王告诉我,他做过一份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一开始觉得安静挺好,后来彻底无聊得睡着过几次,工作效率直线下降。更严重的是,他开始焦虑,成绩也掉了。Essex大学研究也发现,工作无聊会影响人的注意力和情绪,尤其是留学生还得应付语言和文化适应,如果工作让你难受,生活整体都会乱套。
留学生怎么避免掉进“无聊工作”陷阱?
我建议大家找实习或者兼职之前,多问问自己:这个活儿有没有挑战?会不会天天重复做同一件事?朋友小陈在纽约大学读书,他找实习前专门通过LinkedIn联系在行业内工作的人,问清楚工作内容。结果他拿到的是一个市场调研的岗位,虽然有压力但每天都能学新东西,比起录入数据强多了。不用害怕问,问清楚比盲目接offer强。
如何利用留学经历避开“无聊”工作?
留学期间,多参加社团、实习、志愿者活动,积累多样化经验。像UBC的留学生小林,她在课余时间做心理健康志愿者,后来拿到一家社会服务机构offer,工作内容丰富,还能帮到人,完全不会无聊。别忘了,留学是给你打开新世界的机会,工作也应该是你探索兴趣的舞台。
别被“无聊”工作吓倒,关键是找对方向
其实“无聊”是个信号,告诉你这份工作不适合你。像我身边的哥大朋友小明,最开始做过会计助理,无聊得想辞职。后来他换到一家游戏公司做用户体验分析,发现自己超爱研究玩家心理,每天都很有动力。换句话说,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工作就不算很无聊了。Essex大学心理学家也提醒,心理“兴趣”是减轻无聊感的关键。
申请留学、找工作别只看成绩,找个让你开心的才重要
我知道很多同学为了申请名校拼命刷TOEFL、拉高GPA(平均绩点,反映学习成绩的数字),其实这些都是敲门砖,但门打开后,真正让你满意的是喜欢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别让自己的努力最终换来“坐办公室发霉”的日子。记得我在悉尼遇到的一个学长,他说:“选择工作就像选室友,合得来才住得舒服。”就是这么简单。
给留学生的实用建议:别让无聊偷走你留学的快乐
兄弟姐妹们,留学花钱花时间不容易,未来工作更是要考虑心情和成长。别被薪水、签证绑架了自己。试着多了解不同工作内容,别怕问HR和前辈,找到那个让你每天起床都觉得还不错的工作。你也可以参考Essex大学的心理学研究,学会识别“无聊陷阱”。留学不仅是学知识,更是学怎么让自己活得更舒服。说到底,开心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