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制定学习计划 | 计划要灵活,适应课程进度调整 |
利用图书馆和线上资源 | 别只盯着课本,多尝试英文原版资料 |
主动参加讨论和小组作业 | 敢于表达,遇不懂的及时求助 |
学会自我评估和调整 | 定期检查学习效果,及时改进方法 |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别熬夜打游戏 |
还记得我刚到德国法兰克福的时候,有一次作业deadline快到,课程讲的内容我完全没消化透彻,连上课笔记都写得乱七八糟,那一刻我真是慌了神。后来朋友告诉我,德国的大学不像国内,老师不会天天催你做作业,GPA(成绩平均点)好不好,全靠自己努力。慢慢摸索,我才发现,留学德国,最重要的就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没这能力,哪怕你托福(英语水平考试)过了高分,也很难真正学进去知识。
学会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别指望别人催
我朋友小李在柏林自由大学读计算机专业,刚开始他每次看到老师布置的任务都觉得压力山大。老师不会天天发邮件提醒你交作业,大家都得自己安排时间。后来他开始用手机app做学习计划,比如用“番茄钟”定时学习25分钟,休息5分钟。每周末他会把下周的课业和复习任务写下来,慢慢就不会手忙脚乱了。这个方法其实很简单,但超级管用。德国大学的教学节奏快,作业种类多,自己不规划,肯定跟不上节奏。
去图书馆和网上找资料,别只靠课本
在慕尼黑工业大学学机械工程的阿芳告诉我,德国的课程喜欢引用大量原版英文文献,课本可能只是入门。她每次遇到不懂的地方,会去学校图书馆找相关书籍,或者通过学校订阅的学术数据库下载论文。很多同学只盯着教材,看不懂也不主动查资料,到考试就慌了。其实还有一种方法是看YouTube上的专业视频,像MIT、斯坦福的公开课都能免费学。多渠道学习能让你理解更深入,也能锻炼独立查找资料的能力。
参加讨论课和小组作业,学会主动交流
德国高校很重视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像波恩大学的社会学课程会安排很多seminar(研讨课),学生必须准备发言。我的一位学长在纽伦堡大学读经济学,他一开始很害羞,不敢在讨论课上发言,成绩也不理想。后来他尝试每节课至少讲一句话,参加小组作业时主动提出分工,慢慢变得自信。老师还会根据你课堂表现给分,这也是GPA计算里的重要一环。自主学习不只是自己埋头写书,还包括敢于表达和跟同学交流。
定期自我反思,调整学习方法
我在杜塞尔多夫大学读商科时,遇到期中考试没考好,GPA一下子拉低了。那时候我没急着抱怨老师教得不好,而是翻看自己的笔记,反思学习方式。发现自己听课很认真,但课后不复习,也没做过几次模拟题。于是我开始固定每天下课后复习半小时,考试前做历年真题。这个自我调整过程很关键,很多同学做不好是因为缺少反思,学不会改进。德国大学课很重,只有不断调整,才能跟上节奏。
规律作息,身体才有劲
很多留学生到了德国都会被自由的生活节奏迷惑,熬夜玩游戏、喝啤酒、第二天上课打瞌睡。我的学长在海德堡大学读医学,告诉我他见过太多因为熬夜导致考试发挥失常的人。德国的学习压力虽然大,但保持规律作息特别重要。每天睡够7-8小时,早上起来做点运动,精神才好。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没体力,独立学习根本坚持不了。再说,德国很多图书馆早上8点开门,越早开始学习,效率越高。
给你个小建议,别等“老师催”了才开始学
德国家长不会天天催你写作业,学校也不会发“打卡提醒”,一切都靠自己。你要是习惯别人逼着学习,到了这里肯定吃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就像给自己装了一个“发动机”,不会停也不会熄火。你可以从制定计划开始,利用好图书馆资源,敢于交流,定期反思,保持健康生活。别怕刚开始难,坚持下来,慢慢你会发现德国留学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管理自己的人生。别等deadline临近才慌张,早点行动,留学生活会轻松得多。